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卷 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
见识过人啊眼下矿监税使四处,动则以开矿之名拷打商贾。而苏州织造,景德镇瓷器都是天下第一等的流通之物,若货卖外国获利不知几何。可是苏州织工景德镇匠作每日应付皇差尚还来不及。这是林某的本意啊”

    沈一贯笑道“难怪林阁老要君臣共治,政柄由天子与台阁共之,如此天子就不可擅作主张。但君臣共治不过是一句虚言,天下又如何当真”

    “所以林阁老才以在野三年,换得天子复张文忠之名位。此事一成,下面之事自然而然就能破竹而下是了,听闻林阁老一直以来与两淮盐商,闽浙海商交情不错哈”

    林延潮随意笑了笑,现在他已不会恼羞成怒如此情绪表现于脸上。不过说来有些讽刺,后人都说东林党是江南大商人的代表,现在自己倒是被沈一贯将这帽子安在了自己头上。

    何况沈一贯自己就是浙党领袖,居然好意思指责自己。

    但见林延潮反是正色道“又何止于盐商,海商但凡正途经商,有益于国家民生的商人,仆不仅和他们交情不错,还要为他们撑腰,让他们继续为利国利民之事沈阁老你说是不是”

    “正是。”沈一贯淡淡笑了笑,端起茶盅呷了一口。

    林延潮笑着道“沈阁老老成谋国。此为仆所不及,今日不妨大家将话说开了,如此也是为了你我以后一并共事。”

    “正当如此,”沈一贯微微一笑道“那沈某就把话说开了,这天下之事必作于易,必作于细。林阁老循序渐进之政不失为高论,可依沈某之见,人欲如炬,持之而行未尝不可,但火能烫手,欲也能伤人。”

    “工商也是如此,务国当以农为本,工商之事不过是雕文刻镂罢了。故而治国无不以卑名抑商,若崇商无疑是劝民逐利啊”

    “这执政就譬如潮汐日月一般,潮涨潮落,日升月落,这是有为但也是无为,因为合乎天道变化,但若以己意加诸其上,就是无为也是有为了。林阁老要废矿监税使,政归清明,沈某支持,但以崇商来制之,不能少一事复添一事,不是无为之道。当然这是沈某一家之言,让林阁老见笑了。”

    “哪里,仆要多谢沈阁老不吝言才是。”

    林延潮心想,他与沈一贯这里就政见不合,那么以后不是要一走一留。

    林延潮道“沈阁老说要贵本贱末,仆深以为然。其实国家的国用不足,只需一策即可奏效,且不用加赋。”

    “何策”

    “不分官绅,与百姓一体纳粮”

    沈一贯闻言看向林延潮,不能有半字言语。

    “若沈阁老有意,林某明日就拉沈阁老一起向皇上上疏力促此事,哪怕将这一腔热血都洒在金殿之上如何”

    “这。”

    林延潮道“沈阁老,你我都知道国家之弊在何处但为何坐在你我今日这位子却不去主张呢因为你我知道稍一提及于此,就是与天下的官员为敌这是激天下之变啊”

    沈一贯半响道“这就重蹈张文忠公的覆辙了。”

    林延潮道“沈阁老说得好,林某也想政归清明,但朝廷继续放任不管下去,是令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如此国不亡于外,也必亡于内。”

    沈一贯听了林延潮之言良久不语。

    二人的话题也就到此为止。

    不久沈一贯离开文渊阁,林延潮于阁内目送他远远离去。

    夜色已是昏暗下来,紫禁城内一片漆黑。

    在随从引路下,沈一贯的背影有些孤单。

    时代已是变迁了,无论沈一贯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路都要走下去。似他这一代官僚官场上的事精熟无比,但毕竟不能理解种种变化,他们终有一日要离开这个舞台的。

    至于自己也终于有一天要离开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文魁简介 >大明文魁目录 >第三卷 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