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艰难坎坷回归路
    曹操昨晚在作坊内忙到很晚,这会儿竟然趴在几案上昏昏欲睡到流下口水。被张邈等叫起来前往二百人的大教室,本以为这会是一次平常的公共课。虽然先生极不平常,曹操以为他只是众多大儒中的一位,并没有太在意。他就是跟“学海”何休齐名的“经神”郑玄。

    郑玄字康成,生于公元127年,北海高密人。少年即“神童”盛名,长成后受到地方官府的推崇和赏识,二十七岁便在太学授课。从太学辞职后,游学于幽、并、兖、豫各地,遍访名儒,转投多师,虚心向众名师学习,共同探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辞劳苦,孜孜求道。又师从马融七年,因母亲年迈,需要奉养,告别马融东归故乡,四十多岁时成为全国著名的精通今古文经学大师。

    因曾经受到杜密和李膺的提携,公元171年遭到“党禁”。避难东莱,种田维持生计,间或教授门徒。远近有数百上千人投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听他讲学。

    仕途无望的郑玄讲经授课,和弟子注释“十三经”。他的注释一面世,其他所有注解版本全部停止使用,使传统经学进入“小一统时代”,并对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这次是应太学总长蔡邕之邀,来太学讲解经学经典与注释注解。

    郑玄在讲台坐定,目光扫视全场,二百多人的课堂略显拥挤。

    作为一介远道而来的布衣教授,虽然开场迎接仪式隆重,但学生们毕竟对郑玄缺乏了解。有的神情有陌生、有不屑、有距离、有作倾听状。

    郑玄是何等人,自然明白学生们写在眼睛里的鄙夷,他镇定地开场:很有幸能跟各位见面。这里对我并不陌生,我曾经是这儿的学生,后来做了先生,太学留给我双重记忆。是令每个属于他的人感到自豪的地方。今天,是我生命中最值得记忆的日子。因为,无论我走多远,仍旧回到了这里。

    学生们开始冷静下来,原来郑玄还是他们的学长和教长。

    郑玄简短介绍东莱的情况:在东莱南山下,一千多名学子们每天除了读书、听讲,还要给附近大户人家干活,双手和双腿都沾满田地里的泥土。他们下地劳动、养羊、放猪才能勉强活下去。而在这里学习的你们,家中非富即贵,或有所依靠和抚养,很多学生却不认真学习、即使学习也不求真意,因为仕途大门早已为你们打开。

    你们所要烦恼的只不多是当官大小,拿俸禄多少,是实权还是虚职而已。我们今天的讲座题目是老子,只讲他的一句话中包含的真意。老子曾经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那么,人怎么跟大地学习?

    学习大地的什么?

    天之德,以覆万物,地之德,以载万物,天地之德,大德不言。人要学习地的无私和滋养,无求、亦无怨……

    曹操来了精神,猛睁几下眼睛,认真听郑玄讲课。

    郑玄继续讲述:那么,地怎么跟天学习?学习天的什么?天之广大,天之无穷,天之无边无际,天之无穷无尽,天之胸怀,天之造化之功,天对于大地和万物无私的爱。

    曹操和所有学生都不知不觉地表现得很恭敬。

    他们不知道郑玄怎么来到太学讲学,此间坎坷,又有谁知。

    蔡邕为了能请到他来太学授课,至少给皇帝上了十封奏折,奏折一次次上呈,皆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郑玄继续讲述:天法道,道是什么?道是比天更大的无穷?还是比尘埃更小的微粒?道从无穷大至无穷小,道是没有,没有就是无尽的有……

    曹操听得有点晕,郑玄讲得有点绕,难道这就是“经神”的精髓所在,哲学的魅力所在吗?

    郑玄将深刻的道理一点点剥开:它让你似乎什么都懂,似乎什么也无法参透,永远像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简介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目录 > 艰难坎坷回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