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不平静的东南
东南沿海的兵力顿时捉襟见肘。

    这时,鲁监国的“独特作用”开始显示。

    因隆武帝已经“壮烈驾崩”,独苗一根的鲁监国一复出,就立刻成为了闽浙两省抗清联军共同尊奉的“精神领袖”(郑成功同志除外,他依然奉干爹隆武为正朔)。

    而这时闽浙两省的广大民众,对清朝新政府的“暴虐统冶”已经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各处点燃了抗清的熊熊烈火。

    清朝在这里的“暴虐统冶”统治主要有三个方面:

    1、自然是那个旨在阉割汉族男人气节的“剃发令”。

    2、各界民众翘首企盼“轻徭减赋”的美事并没有出现,相反为应付旷日持久的战争,新政府反而加大加重剥削的力度。

    3、大批清兵借“清乡安民”之名,行“扰乡害民”之实,每次清军下乡之日,便是百姓受苦之时,烧杀抢奸等“恶性犯罪事件”层出不穷。

    在这些起义民众的配合下,鲁监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抗清斗争。

    1647年1月,鲁监国在福建长垣誓师,封郑彩为建国公,张名振为定西侯,东阁大学士熊妆霖为太子太傅,提督杨耿、总兵郑联都率部加盟。

    誓师后的当月,鲁监国的军队就收复了海南岛的海口。2月,又收复海澄。

    7月,鲁监国御驾亲征,号召东南各省的大明子民发动武装起义,以迎王师。

    一时间,闽浙大地“远近响应,义军飙发”!

    7月4日,一支拥立鲁监国的义军攻克建宁,后又连克建阳、崇安、松溪、政和、寿宁等县。

    8月,鲁监国亲率的军队又攻克连江,10月,又收复长乐、永福、闽清、罗源、宁德。

    截止1648年3月,打着鲁监国旗号的福建各地义师,已收复了闽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个县,对省城福州形成了“关门打狗”的架式。

    为尽快攻克这个大城市,获得巨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利益,鲁监国亲临城外的闽安镇,指挥攻城。

    每当好戏上演到高潮时,总会有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从而把戏从高潮拉回低潮。

    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在鲁监国基层政权的建设和高层人士的斗争两个问题上奏响。

    基层政权的建设上,出现了各地义师自行建立政府,自主任命官吏,自由收取赋税,自发进行军事行动的局面。

    这就导致鲁监国的国境内————“干红火、无效益”。

    因为鲁监国的中央政府无法管理、控制这些基层政权,也就使鲁监国既无法集中财力办大事,也无法集中兵力打大仗。

    高层人士的斗争上,主要起因是鲁监国的“恩公”郑彩同志渐渐露出了“骄横跋扈”的丑恶嘴脸,想再次导演“郑芝龙操纵隆武帝”的续集————玩鲁监国于股掌之上。

    “路见不平有人吼”,实在看不下去的大学士熊妆霖、义兴侯郑遵谦自愿加入到维护“皇权”的活动中去,与郑彩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但这场条件不对等的斗争结果却是:熊大学士被暗杀,郑侯爷被“包了粽子”(五花大绑后投入大海)。

    听此噩耗的鲁监国,发出一番“忠臣被杀,如断手足,生之何益”的哀嚎后,准备投海自尽,追随两位先烈的英魂而去。

    郑彩一见自己精心储备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就要自爆,赶紧出面劝阻。

    在一阵好言好语的抚慰下,鲁监国狂躁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

    想到肩负的使然任重道远,他决定忍下这口气。

    但最后的底线还是要保持的,这就是————严厉追查肇事者。

    郑彩爽快地答应了。

    很快就有十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明那些事儿简介 >南明那些事儿目录 > 第二十一章 不平静的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