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要做出如火如荼的文章
    本篇选取了曾国藩于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公元1844年6月27日)和同治元年八月初四日(公元1862年8月28日)分别写给四位弟弟和儿子纪泽的两封信。

    将相隔十八年的两封信辑在一起,是因为二信都是谈文章的运气、行气的。

    在给弟弟们的信中,曾国藩谈了四弟的文章,指出其词句多不圆足,文笔也平沓不超脱的毛病。然后提出一个观点:平铺直叙最为作文所忌,要求四弟痛加改掉。

    而着力最多的则是对六弟文章的评价与期许。曾国藩不无遗憾地指出:六弟之文词意平庸,没有才气峥嵘之处,不是他心目中的温甫。以六弟的不凡天姿,这时作文,当求议论纵横,才气奔放,做出如火如荼的文章,将来也许有所成就。这其实是在讲文章的行气的,诸如议论纵横、才气奔放、如火如荼,都是强调文章要写出气来,即写出一种生命的昂扬与能量。这种思想,经过十八年的酝酿,在给儿子纪泽的信中,则已经明确成了一个重要美学命题,即行气是文章的第一义。曹丕就说过:“文以气为主”。所谓气,其实是指作家生命力与创造力。文章写出气的运行才到了境界。他让儿子认真体会司马相如、杨雄的跌宕起伏与韩愈的倔强,尤其先在韩愈的倔强方面揣摩一番,从中领会气在文章中的运行。不过,我们必须清楚,这实际上是曾氏看出儿子性情偏柔,雄健不足的一面,有意让儿子在行气上加强自己。至于前信中他对六弟的期许,则是着眼于六弟的应考,他告诫六弟,如果文章没有气,一鳞半爪,文意浅显,格调卑微,就是被录用,也当自惭文章太浅薄不堪了。如果不被录用,那又文章与功名两方面都失掉了。他提醒六弟今年入学固然很妙,万一不入,应当尽弃前功,一心学习先辈大家的文章。曾国藩特别强调不要一味地做那些应试之题,以免贻误终生。

    至于前信中很大篇幅都是读书以外的内容,留存在此,可供了解士子京城待官的风情。

    作文,当求议论纵横,才气奔放

    四位老弟足下:

    自三月十三日发信后,至今未寄一信。余于三月廿四,移寓前门内西边碾儿胡同,与城外消息不通,四月间到折差一次,余竟不知,迨既知而折差已去矣。惟四月十九欧阳小岑南归,余寄衣箱银物并信一件。四月廿四梁菉庄南归,余寄书卷零物并信一件。两信皆仅数语,至今想尚未到,四月十三黄仙垣南归,余寄闱墨,并无书信,想亦未到。兹将三次所寄各物,另开清单付回,待三人到时,家中照单查收可也。

    内城现住房共廿八间,每月房租京钱三十串,极为宽敝。冯树堂、郭筠仙所住房皆清洁。甲三于三月廿四日上学,天分不高不低。现已读四十天,读至“自修齐至平治”矣。因其年大小,故不加严,已读者字皆能认。两女皆平安,陈岱云之子,在余家亦甚好。内人身子如常,现又有喜,大约九月可生。

    余体气较去年略好,近因应酬太紧,天气渐热,又有耳鸣之病。今年应酬,较往年更增数倍,第一为人写对联条幅,合四川湖南两省,求书者几日不暇给;第二公车来借钱者甚多,无论有借无借,多借少借,皆须婉言款待;第三则请酒拜客,及会馆公事;第四则接见门生,颇费精神。又加以散馆殿试,则代人料理;考差则自己料理。诸事冗杂,遂无暇读书矣。

    三月廿八大挑甲午科,共挑知县四人,教官十九人。其全单已于梁菉庄所带信内寄回。四月初八日发会试榜,湖南中七人,四川中八人,去年门生中二人。另有题名录附寄。十二日新进土复试,十四发一等廿一名,另有单附寄。十六日考差,余在场,二文一诗皆妥当无弊病,写亦无错乱,兹将诗稿寄回。十八日散馆,一等十九名,本家心斋取一等十二名,陈启迈取二等第三名,二人俱留馆。徐棻因诗内“皴”字误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曾国藩读书与做人简介 >曾国藩读书与做人目录 > 六、要做出如火如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