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大帝孙权
连忙调兵遣将,抵挡曹军。

    这时,孙权意识到如果继续与刘备为敌,将有两面受击的危险,便主动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向刘备求和。刘备大败之后,也知道荆州已难夺回,如吴军继续进攻,自己也会有危险。同时,刘备又担心魏国灭掉东吴之后,可以全力以赴地对自己,于蜀汉不利。所以,吴蜀联盟重新建立,双方信使往来不绝。

    孙权与魏国绝交之后,曹丕十分恼火,他亲自带领大军,到达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一带),准备进攻东吴。孙权见曹丕来势凶猛,遂召集谋臣武将商议对策,徐盛向孙权建议,在长江南岸多树木桩。围上芦苇,涂上泥灰,建造假楼疑城,迷惑魏军,使之不敢轻易渡江进攻。孙权认为此计大善,便加以采纳,命令东吴军民准备材料,连夜动工。一夜之间,长江南岸出现了无数城楼关隘,连绵不断,首尾相接,足有数百里,远远望去,真假难辨。同时,吴军又在江边停泊了大量舰船,多树旗幡,制造声势。

    曹丕在长江北岸隔江望去,只见江边战船密布,旗帜招展,岸上城楼连绵,固若金汤,不觉大吃一惊。他叹口气说:“江东人才济济,不可轻易夺取。”便无可奈何地撤军北还。

    这时,诸葛亮也带领蜀军,对魏国不断发动进攻。曹魏被迫处于守势,已不可能集中兵力对付东吴。这样,孙权建国称帝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当初,曹丕、刘备相继称帝后,孙权也有称帝之意。但他进一步审时度势,考虑到力量尚微,难以威命众人,感到时机不成熟。所以,他没有急于称帝。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群臣又上孙权尊号,劝孙权即皇帝之位。孙权再次辞让说:“汉朝虽气数已尽,衰败灭亡已成定局,但我既然不能相救,也无心去相争。”说得冠冕堂皇。群臣又称符瑞多次出现,天命已显,反复请求孙权称帝。孙权无奈,只好对群臣说出心里话:“我何尝不愿早日当皇帝?只是担心过早称帝,会招致魏国征讨。魏蜀如同时进兵,我们将腹背受敌,岂不危险?请诸君理解体谅我暂时低屈的本意。”

    东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见曹魏幼主临国,不会有大的作为,吴蜀联盟关系融洽,东吴内部统治十分稳固,便正式建立吴国,登上皇帝宝座,改元黄龙。他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吴大帝。

    四、早期贤明晚年昏聩

    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东吴使臣赵咨出使魏国。魏帝曹丕问赵咨:“孙权是什么样的人主?”赵咨回答说:“是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丕追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咨答道:“吾主孙权纳取鲁肃于凡人之间,是其聪;选拔吕蒙于征战之伍,是其明;获于禁而不加害,是其仁;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据荆、扬、交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屈身事陛下,是其略。”丕又问:“孙权也知道学习吗?”咨又答道:“吴王带甲百万,战舰万艘,任贤使能,胸有大略,偶有余暇,博览众籍,浏览史书,探索奥秘,不像腐儒那样咬文嚼字,寻章摘句。”说得曹丕不住点头称是。

    孙权早期与群臣推诚相处,君臣和睦,上下同心。有人曾告发诸葛瑾里通蜀汉,孙权说:“我与诸葛子瑜(瑾字),可谓神交,外人流言不能间构。”陆逊坐镇荆州,孙权复刻自己的一枚大印交给他,委他全权处理与蜀汉交往之事。孙权刚刚称帝时,蜀汉有人主张讨伐。丞相诸葛亮说:“东吴贤才良多,将相和睦,不可一朝而定。”

    孙权不仅知人善任,而且善抚将士,能得臣下死力,将士都愿以身事主。孙权恩威并著,尤以恩信得众将心。凌统早死,其子尚幼,孙权将其幼子领入宫中抚养,爱如己子。吕蒙患病,孙权将其安置在内殿就近治疗,不惜重金悬赏以购求名医名药,悉心治疗。孙权常来探视,又恐吕蒙伤神劳累,乃在墙壁上穿一小洞,随时看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三十八章 大帝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