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会稽王孙亮
不谨,以致污染贡物。孙亮令人将小吏叫来,并携带存放蔗糖的器具。孙亮先察看一番,再问小吏道:“这存糖之器既然有盖,平常就应当盖上,不该出现此事,是不是这宦官与你有仇而借机栽赃与你?”小吏叩头答道:“陛下圣明!这宦官曾向我索要宫中使用的凉席,因宫中用物都有定数,我不敢给他。他便记恨在心。”孙亮点头道:“一定是这么回事。”又将宦官叫来,宦官却不承认。侍中刁玄等人在旁说道:“宦官与小吏所说不一致,是否将他们送到有司拷问?”孙亮说:“不必。”当即令人将老鼠屎破开察看,只见老鼠屎中间还很干燥,孙亮大笑着对刁玄等人说道:“这蔗糖湿润,如果老鼠屎先在糖中,一定内外湿透。可现在外湿内干,一定是这宦官临时放进去的。”再追问宦官,他才承认服罪。左右之人见孙亮如此聪慧,无不惊讶。
孙亮兄鲁王孙霸早亡,其子孙基在内宫服职。一次,孙基犯偷乘御马之罪,有司将他收入监狱,向孙亮请示处理办法。孙亮问侍中刁玄道:“偷乘御马该判何罪?”玄答道:“按照法律应当处死,但鲁王死得早,希望陛下能宽恕他一次。”孙亮正色道:“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怎么能因为他是我的侄儿就破坏法律呢?应当考虑怎样才能使他活命,而不应以亲戚之情来劝我徇私枉法。”刁玄说:“君王有赦免之权,按照过去的惯例,赦免范围有大有小,或者普赦天下,或者单赦千里、500里,凭君主选择。”孙亮大喜,说:“解求人就应该这样。”于是先依法判定孙基之罪,然后孙亮又下诏赦免内宫中所有犯罪之人,孙基才得以活命。
孙琳大权独揽,独断专行,孙亮十分不满。孙亮曾到中书省查看过去的公文,上面往往有孙琳的批示,孙亮对左右说:“关于许多事情的处理,先帝都有特制,现在大将军孙琳问事,怎么能仅仅让我签署同意就算完事呢?”此后,对于孙琳办理之事,孙亮经常加以查询盘问。
孙亮欲从孙琳手中夺权,苦于没有帮手。朝内大臣多是孙琳亲信,难以树立自己的党援,无奈只得扶植皇后家族之人以为羽翼。皇后全氏之父全尚,本来身居微职,孙亮便任命他为城门校尉,爵封都亭侯。后来又代替滕胤为太常、卫将军,进封永平侯,录尚书事。此外,孙亮又封全氏族人5人为侯,都掌管兵马,其他人则分别任侍郎、骑都尉等职,出入内宫,宿卫左右。自从东吴建国以来,外戚贵宠煊赫,无人可比。
谁知,全氏族人虽出将入相,贵为列侯,却皆是无能之辈,竟无一个争气之人。孙亮亲政后不久,曹魏大将诸葛诞叛魏降吴。东吴派兵3万接应,曹魏亦遣大军迎战。后来曹军增至20余万,诛杀东吴名将数名,吴军大败,而外戚全泽、全端、全讳、全仪等人竟趁机投降曹魏。孙亮又想培养一支能够忠于自己、指挥如意的军队,便从兵将子弟中挑选出15岁以上18岁以下少年3000人,选大将子弟英勇有力者作为将帅,日夜在宫中花园内练兵习武,孙亮说:“我要和我建立的这支军队一起成长。”孙琳见孙亮不信任自己,又要亲自掌管军队,感到非常害怕。
东吴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九月的一个晚上,秋风萧瑟、天气阴沉。孙亮在宫中坐卧不安。原来,他已秘密派人召集岳父太常全尚、姐姐全公主和将军刘丞进宫,共商除杀孙琳之事。信使已派出多时,仍不见他们入宫,孙亮不禁有些心神不定。忽然一声门响,只见全尚、全公主和刘丞等鱼贯而入。孙亮心中的石头落了地,连忙招呼他们入座,并令人严守宫门。孙亮不等众人坐定,便立身恨恨地说:“孙琳目无君上,为所欲为,已难容忍。况且,我不杀他,他必杀我。我想立刻捕杀他,你们看怎么样?”全公主、刘丞不由地看了看全尚。全尚为人怯懦迟钝,既无谋略,又无大志,见事起突然,难以决断,沉吟半晌,缓缓说道:“孙琳没有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