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武帝司马炎
罪,将此事隐而不报。杜预深知张政是一个不易对付的敌手,决定借此事除掉他。杜预派人把战俘送还东吴,孙皓闻之大怒,调离了张政。就这样,杜预轻而易举地赶走了自己的劲敌。这时,担任训练水军重任的王濬已是70高龄的老人,他向朝廷上了一份情真意切的文表,表达他灭吴的心愿,与此同时,杜预也向司马炎请求伐吴之期,杜预的疏表送到的时候,司马炎正和张华下棋,张华没有忘记老友羊祜的嘱托,便推开棋盘,乘机鼓动:“陛下聪明神武,朝野又清平和乐,可谓国富兵强,而吴主荒淫暴虐,诛杀贤能。如果现在讨伐东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在杜、王、张等人的敦促下,司马炎终于下定了灭吴的决心。

    战事按照羊祜生前提出的方案进行:在灭吴的六路大军中,王濬率领的巴蜀水军是中坚力量。吴人为了阻挡晋军的进攻,也早有准备,他们在长江的险要之处,布下长长的铁链,又在江中埋下长丈余的铁锥,企图阻挡晋军的战舰。但这一情况早被羊祜预料到,所以在进攻之前,王濬就准备了大小竹排,并在上面放上披有盔甲的稻草人,使之前行,挟去江中的铁锥。他又制作了巨大的火炬,灌上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铁链便点上火炬,使铁链熔为铁水。就这样,吴人自恃的长江天险,在王濬的计谋下化作了平地,晋军几乎兵不血刃,迅速攻下了夏口、武昌,直驱吴都建业(今南京)。但此时晋国内却出了麻烦。身为六军统帅的贾充想阻挠晋军伐吴,向司马炎上书:“现在正值春夏之交,吴地瘟疫流行,应该召回各路大军。并且要腰斩张华,以谢天下。”这一次,司马炎没有听信他的谗言,只是冷冷地说道:“伐吴是我的主张,张华只是赞同而已。”于是王濬的部队又继续前进。这时,另一路陆路大军在王浑的率领下也势如破竹,到了横江(今安徽和县)。在两路大军的夹攻下,建业城中的孙皓成了瓮中之鳖,他派游击将军张象带领水军抵抗。谁知张象根本没有抵抗之意,一出城便当了俘虏。在这种情况下,孙皓只得素车白马,肉袒而缚投降西晋,东吴的40多个郡,300多个县,230余万人口全部归入西晋的版图。东吴这个立国近60年,曾经雄踞江东的国家,终于断送在亡国之君孙皓的手中。

    国家既已统一,外患又已消除,司马炎便把主要精力放到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上来。由于东汉末年以来战乱频仍,自曹魏开始就实行了为战时服务、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的屯田制,这陈旧的生产方式显然已不适应和平时期的需要,为此,司马炎着手颁布新的土地制度,即占田制。实际上早在司马昭当政时,即已考虑这个问题,在咸熙元年(公元246年)就曾下令罢屯田官,以均政役,并将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改为太守,典农都尉改为县令或县长,这样,原来的典农部民和屯田客都成了属于郡县的编户了。在此基础上,司马炎规定了占田和课田的数额:按占田制的规定,每个男子可以占田70亩,女子占田30亩;占田制对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从太康时期的繁荣可以窥见一斑。平吴那一年(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晋有户240余万,但到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已锐增到371万户,两三年中,增加了130多万户,其中除去当初隐漏的户数,实际增加的人口也是相当可观的。在封建时代,人口的增减往往是衡量社会安定与动乱的浮标,西晋初年人口的增长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政府的政策法令收到了成效。

    三、追求奢侈痴儿为嗣

    从忧患的日子走进和平安乐世界的司马炎,面对大一统的局面,面对任他主宰的广袤山河和芸芸众生,感到了一种满足与陶醉,殊不知就在此时,他那一直奋进的生命之船也搁浅了。

    本来以俭约清廉著称的司马炎,灭吴后生活上开始奢侈起来,日子不长,司马炎就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四十二章 武帝司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