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元帝司马睿
    一、移镇建业王导主政

    东晋元帝司马睿(公元276年~322年),字景文。为司马懿曾孙,琅邪王司马觐之子。15岁时继承父爵为琅邪(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县北)王。时值西晋惠帝之时,朝政腐败,王室混乱。司马睿恭俭退让,与世无争,不露锋芒,以求免祸,故而当时之人对他并未特别看重。只有侍中稽绍对人说:“琅邪王相貌不同寻常,前途无量,不会久在人臣之位。”

    惠帝元康二年(公元292年),司马睿为员外散骑常侍、累迁左将军。他与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世家大族王导成为至交。王导是很有见识的人。看到西晋诸王同室操戈,人民不断起义,朝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又见司马睿颇有政治才干,就每每劝他早日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国琅邪去,观天下之变,以图大业。

    司马睿的封地琅邪国与司马越的封地东海国相邻。司马越一度掌握西晋政权。司马睿是他的党羽。司马越率军北上参加宗室混战时,就把自己的后方军事根据地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交给司马睿镇守,加司马睿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的头衔。其后,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军事势力日益发展。北方局势日益恶化。而下邳又是“四战之地”,不易防守。司马睿遂采用王导的计谋,请求司马越允许他移镇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当时在洛阳掌握西晋政府大权的东海王司马越和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王衍,也打算在江南培植自己的势力,作为以后的退步之地,遂欣然同意,于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七月,迁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镇建业。司马睿移镇江东的同时,因北方战乱不已,大批北方流民向江南迁徙,形成南迁狂潮。司马睿任安东将军后,立即请他的密友、智囊人物王导作为安东司马,为他出谋划策。到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五月,司马睿进位镇东大将军。成为江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八月,阎鼎等拥立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四月,闻知怀帝已死,即拥立司马邺为帝,是为愍帝。为避愍帝讳,建业城改名建康。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十一月,刘曜攻破长安。掳走愍帝,西晋灭亡。

    司马睿移镇建邺后,由于缺乏威望,吴人对他不予理睬,过了1个多月,还没有人来拜见他。司马睿甚为尴尬和失望,王导亦很着急。恰巧王导堂兄王敦来,王导对他说:“琅邪王仁德虽厚,但名望犹轻。兄威名远震,请你帮助宏扬威德。”于是商定在民间节日三月三日,为琅邪王大事宣扬一番。按民间习俗,这一天,男女老幼均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此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声名卓著的王导、王敦及许多名流贤达,骑着骏马毕恭毕敬地簇拥着乘坐肩舆的司马睿。在威严的仪仗陪伴下,到水边观看。江东世家大族的头面人物纪瞻、顾荣,在人群中见了这大队人马,十分惊奇。才带头拜于道左。归来后,王导又向司马睿献计说:“现在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王在江南草创基业,当务之急是网罗人才。顾荣、贺循是江东土著大族,应罗致来以结人心,只要这两人倾心拥戴大王,其他人自然望风而归服。”司马睿十分赞赏这些意见,派王导敦请顾荣、贺循,二人十分高兴地应命而至。于是江南土著地主阶级皆表示拥护司马睿。北方迁来的世家大族更是司马睿政权的主要支柱。当黄河流域大批士人渡江南下避乱时,王导力劝司马睿选取其中有才干的士人,为自己正在草创的政权服务。并妥善安置南下的世家大族及其宗族、部曲、佃客,以确保南迁世家大族的利益。于是北方的世家大族和南方的土著世家地主就联合起来,支持司马睿。加之南方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和长江天堑优越的地理条件和防卫条件,使他得以在江南以西晋移民为基础成功地建立了东晋政权。当然,这与司马睿个人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四十六章 元帝司马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