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明帝刘彧
路茂之为中书侍郎,以宽慰太后的心。
十二月吉日,刘彧正式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泰始。追尊已去世的生母为“宣太后”,立妃王氏为皇后。
二、连番征战同族相残
刘彧继位后,很快下诏进镇军将军、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刘子勋是孝武帝刘骏的第三子,年方10岁,府州事务全由长史邓琬作主。刘子业未死前,曾命人拿了毒药去毒杀弟弟刘子勋,邓琬起兵反抗,还未来得及有大的军事行动,刘子业就被宿卫将士杀死,刘彧被拥立为帝,对刘子勋加官进级的诏命也随后送往江州。江州佐吏见到令书,都很高兴,一同来见邓琬,邓琬却深不以为然,他认为:晋安王刘子勋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其父孝武帝刘骏也是排行第三,刘骏又是在江州刺史任上于浔阳(今江西九江)起兵夺取帝位的,这一切都预示举刘子勋起兵,定能马到成功!邓琬作主起兵后,刘子勋的七弟、荆州刺史临海王刘子顼和六弟、会稽太守浔阳王刘子房都由其长史作主,起兵响应。泰始二年(公元466年)正月,刘子勋在浔阳即帝位,改元义嘉,正式与刘彧分庭抗礼,由此就爆发了一场以刘彧为首的文帝系诸王和以刘子勋为首的孝武帝系诸王之间的大混战。
刘彧得知浔阳举兵、四方响应的消息后,焦虑万分,急召众臣商讨大计。蔡兴宗建议:“今普天同叛,人有异志,宜镇之以静,以至信待人。叛者的亲戚遍布宫省,若对其亲友绳之以法,我朝会立即土崩瓦解,要向四方宣明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之义。物情既定,人有战心,必能克敌制胜,望陛下勿忧。”刘彧听了,连连称善。于是广施仁政,以“罪不相及”为瓦解敌军、巩固军心的主要政策。
不久,豫州刺史殷琰起兵应浔阳的消息传到建康。刘彧知殷琰素无兵权,一直被出身土豪的右军参军杜叔宝所制约,起兵附浔阳非其本意。所以,对殷琰在建康的家族厚加抚慰,无半点难为之意。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刘彧亲自调兵遣将,讨伐叛军。以山阳王刘休祐督刘缅等西讨殷琰。又派巴陵王刘休若督沈怀明、张永、萧道成等诸军东讨会稽。东讨军是主力部队,将士多为东境人,父子兄弟皆已归附刘子房。刘彧为大军送行时,特意广为宣示:“朕方务德简刑,使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勿要顾虑亲戚。”刘彧也果真履行诺言,凡叛者有亲党在建康为官的,皆让其居职如故。
东讨军出师不久,路太后突然去世。传说为刘彧毒死。自刘子勋于浔阳起兵称帝以来,路太后心里暗暗祈祷孙子们得胜。一日,她请刘彧饮酒,在酒中偷放了毒药。刘彧正要举杯饮下时,旁边的侍者暗中轻拉他的衣襟,他马上明白了,恭敬地站起,举杯劝太后饮下。当日,路太后就去世了,刘彧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不久,刘彧接到捷报:东讨军大胜,生擒浔阳王刘子房,斩作主起兵的孔觊等,其余等全被原宥。
东境平定之后,刘彧调集增援大军,全力应付长江中游的军事压力。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入浔阳,斩11岁的晋安王刘子勋,并传首建康。不久,又陷荆州。刘彧下令:赐临海王刘子顼、安陆王刘子绥、邵陵王刘子元死。刘子勋的将吏中有不少人才,刘彧欲揽为己用,曾下旨赦免他们,但不少人忠于旧主,不肯苟活于世,自杀以殉。对这些死节之臣,刘彧也下诏追赠。
浔阳王刘子房被活捉后送回京师,刘彧饶恕其罪,将他贬为松滋侯,养活起来。对刘骏的其他9个儿子,仍如平日一样对待。刘休祐平定寻阳后返回京师,向刘彧献计:“松滋侯兄弟尚在,将来非社稷之计,宜早日安排他们的事。”刘彧最后下令:松滋侯刘子房、永嘉王刘子仁、始安王刘子真等皆赐死。刘骏的28个儿子,到这时全部死光了。路太后的两个侄子路休之、路茂之也同时被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