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后废帝刘昱
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四月,南朝宋明帝病亡。10岁的刘昱继承父位,登极做了皇帝。是为南朝宋的第八代皇帝“后废帝”。
明帝临终时,为年幼的刘昱作了精心安排,由袁粲、褚渊辅政。但事情并非按他的意愿发展。他的宠臣阮佃夫、杨运长、王道隆久居朝中,权势炽手可热,此时仍执掌朝政,货赂公行,袁、褚二人对此无能为力。袁、褚是名义上的辅政,阮、王等实揽大权。
在刘昱在位的不足六年中,国内动荡不安,反叛叠起。首先兴兵夺权的,是他的叔叔刘休范。刘昱即位后,他认为自己处尊亲莫二之位,应入朝为宰辅,谁知却根本没自己的份,不禁愤愤不平,遂起异心,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密谋起兵。公元473年,刘昱改元元徽,大赦。次年五月,刘休范自江州反,大军顺流而下,直指建康,朝廷惶骇。萧道成在危难中挺身而出,率众将破敌解围,杀刘休范及其党羽,天下才又太平起来。
刘昱从小顽劣,即位之初,内畏太后,外惮诸大臣,不敢放肆游玩,自平刘休范后,开始故态复萌,内外都有点约束不住他了。起初,他还只是在宫中胡闹,自元徽三年(公元475年)秋开始,便经常出外游玩。他的生母陈太妃不放心,总是乘车跟在后面监督。然而时间一长,刘昱逐渐放肆,太妃也制约不了他了。外出时,他常纵马奔驰,身边只带几个心腹左右,把大队伍远远抛在后面,有时出去10里、20里不等,有时入市游逛,有时跑到营署,每日不是早出晚归,就是夕出晨归。
谁知接着发生了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造反的事件。刘景素是文帝第七子刘宏的长子,在文帝诸孙中以好学、俭素、礼接士大夫而著称。此时,文帝之子皆已去世,孙子中数他年长,而刘昱又游戏无度,不顾社稷,所以朝野皆有意拥他即位。而刘昱的母亲陈太妃一家深怕失去外戚地位,对刘景素深恶痛绝。阮佃夫、杨运长等从专权朝政出发,也不愿立年长之君,因此挖空心思欲除掉刘景素。面对阮佃夫等人的威胁,刘景素秘密结交才力之士,又派人频繁往建康探听消息。七月,刘景素据京口起兵反叛,但很快被朝廷大军平定,刘景素被杀。
京口平定之后,刘昱自以为帝位稳固,无有后患,便肆无忌惮地疯玩起来,每日都要出游。他一人纵马驰于前,随从们手执钅延矛紧跟其后,凡不幸被他撞上的,不论是行人还是犬马牛驴,皆统统变成矛下鬼。建康城里人心惶惶,商贩们大白天都不敢开门营业,街上行人稀少。人们暗地里叫苦连天,暗骂道:“这哪里还像个皇帝,分明是个扫帚星。”
刘昱性喜杀人,不可一日不杀。他备有数十根打人的白棒子,每一根都起上名字。另外,针、椎、凿、锯之类凶器也时刻不离左右。谁敢忤旨,马上加以酷刑。元徽五年(公元477年)四月,阮佃夫等谋废刘昱事泄,刘昱收捕阮佃夫一伙,全部杀死。六月,有人告发杜幼文、沈勃、孙超之与阮佃夫同谋,刘昱立即亲率卫士往三家抓捕,不论大小皆被刳解脔割,无一人幸免。沈勃知死期已到,祸不能免,气得用手扭住刘昱的耳朵唾骂道:“汝罪逾桀、纣,无日不杀戮无辜!”刘昱大怒,一刀刺中沈勃,鲜血溅了一身。这一天,刘昱杀得痛快,回宫后下令大赦。
阮佃夫的亲信张羊逃亡在外,后被捕回,刘昱杀兴大发,不准左右动手,亲自驾车将其轧死。听着张羊的惨叫,他兴奋得手舞足蹈,左右也只得随他欢呼,如有人敢流露些许不忍之色,马上就会遭到杀身之祸。
对于刘昱的种种恶行,王太后非常不满,常以长辈的名义训诫他。因此,刘昱对太后也嫌恶起来。端午节时,太后赐给刘昱一把毛扇,刘昱拿起一看,嫌毛扇不够华丽,眉头一下子皱起来,马上吵吵着令太医煮药,欲鸩杀太后。幸亏左右及时劝阻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