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武帝萧赜
行。萧赜听后,立即下令江谧改任南东海太守,未及出发,又命御史中丞奏江谧前后罪恶,随后下诏将其赐死。
在先朝旧臣中,萧赜最恨的是告过他黑状的荀伯玉。荀伯玉曾多年跟随萧道成,忠心耿耿,为萧道成所信任,军国大事一言九鼎。他与垣崇祖关系亲密,萧赜即位后,为暂时安抚荀伯玉,对荀伯玉、垣崇祖表面上很重用,不断加官晋爵,荀伯玉累官至散骑常侍,垣崇祖累迁至五兵尚书。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四月,萧赜突然下诏,诬垣崇祖招结江北荒人,欲与荀伯玉共同作乱,派兵收杀二人。
车骑将军张敬儿是萧道成手下的一员得力战将,屡立奇功。萧赜对这位武功卓著而又野心膨胀的粗鲁旧臣早不放心。垣崇祖死后,张敬儿开始惶惶不安,萧赜知后对他更不放心。正巧有人报告,说张敬儿派人与蛮人交易。萧赜怕他举兵为乱,便下了除掉他的决心。一日,萧赜在华林园设八关斋(八关即佛教的八戒),朝臣全都来参加。萧赜端坐上首,果断下令,将张敬儿逮捕入狱。不久,张敬儿与4个儿子同时被杀。
谢超宗与张敬儿是儿女亲家,见张敬儿被杀,心中不满。一日,他去拜见丹阳尹李安民,说:“往年杀韩信,今年杀彭越,不知君有什么打算?”李安民知道谢超宗是在用言激他,故笑而不答,待谢超宗走后,便报告了萧赜,萧赜平常就恨谢超宗轻慢无礼,于是令御史中丞袁彖秦弹谢超宗,然后将其收付廷尉,徙往边地,又于途中赐死。
袁彖在弹劾谢超宗的奏表中,语言不够尖刻,萧赜对此非常不满,又让左丞王逡之奏弹袁彖轻文略奏,挠法容非,免其官,又禁锢10年。
当然萧赜并非一味排斥父亲的重臣,也很巧妙地利用他们,包括死人。对袁粲、沈攸之等人反叛案的处理即是如此。
袁粲、沈攸之都在宋末起兵反萧道成失败而死,萧道成在世时按叛逆罪论处。但由于他们是打着维护宋朝统治的旗帜起事的,社会上很多人对他们忠于旧主的精神很是赞扬,尤其是袁粲,为宋死节,深得世人同情。与此相反,当时的朝廷重臣褚渊却因出卖袁粲而受人鄙视,他的儿子褚贲耻其父失节,在褚渊死后终身不仕,又将南康公的爵位让给弟弟继承,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响。萧赜深解此情,他也想利用这种忠于旧主、死不改节的精神稳固自己的统治,便于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四月下诏,称“袁粲、刘秉、沈攸之,虽末节不终,而始诚可录”,皆命以礼改葬。后来,萧赜让沈约撰《宋书》,沈约不知该不该立《袁粲传》,便向萧赜请示。萧颐答道:“袁粲是宋世忠臣。”同意为袁粲立传。沈约在书中大篇幅载录宋孝武帝、明帝的一些生活丑事,萧赜见了,对沈约说:“我当年曾在明帝世任职,卿可思讳恶之义。”于是,沈约在书中做了大量删节。萧赜能如此宽容地对待前朝,表现出政治家的大度,因而深得人心。
二、用人不当治家颇宜
萧赜性情刚毅,处事果断,很有一番干大事的抱负,即位后立志要使国家富强。他最恨的是奢侈浪费,不喜游宴、雕绮之事。尽管如此,他的后宫里还是有姬妾万余人,他的弟弟、豫章王萧嶷后宫也有千余人,皇宫与王府大宴小席也是接连不断,十分享乐。
萧赜虽能妥善处理袁粲、沈攸之一案,但却用人不明。萧赜为镇西长史时,宋世府主簿王晏对他百般阿谀奉承,得到信任。萧赜为太子,王晏为中庶子。后来萧赜得罪了父皇萧道成,王晏怕连累自己,便称病不见萧赜,自动与他疏远。萧赜即皇位后,不但不怪罪王晏,反而信任如旧,先是任命其为丹阳尹,后又让其出任江州刺史,因王晏不愿离开京师,又留其任吏部尚书,二人朝夕都要见面,议论朝事,朝中大臣虽对王晏这种人很看不起,但因皇上器重,所以连萧嶷、王俭等王公大臣都屈尊降贵接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