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帝萧鸾
日。今卿一门二州,兄弟三封,朝廷相报也达极点了。卿恒怀怨望,说什么炊饭已熟,合甑给与别人!今赐卿死!”杀死萧谌后,萧鸾还杀了萧谌的弟弟萧诔,又派黄门郎萧衍为司州别驾,让他杀死了萧诞。

    一次,萧鸾仔细查看武帝萧赜时的诏书,发现写给王晏的手敕竟有300余纸,其中有永明八年(公元490年)萧赜手敕,问萧鸾可否代王晏任吏部尚书,王晏回称:“萧鸾清干有余,然而不谙百氏,恐不可居此职。”王晏是萧赜的心腹,萧鸾要废萧赜的儿子萧昭业,他欣然推奉,萧鸾即位后,王晏自认为佐命新朝,便常在人前菲薄武帝萧赜,引起众臣反感;他在新朝任尚书令,独断专行,内外要职都安插上他的人,常与萧鸾争用人,令萧鸾感到无法容忍。

    对王晏,萧鸾一方面要用他,另一方面又厌恶、猜忌。他想除掉王晏,又怕人说他滥杀功臣,犹豫不定,难下决心。侄子萧遥光看出他的心思,劝他诛王晏。奉朝于文粲密探萧鸾之意,投其所好,告发王晏有异志。萧鸾的心腹陈世范又密告王晏欲趁皇帝南郊祭祀时在途中与武帝故主帅共同起事。建武四年(公元497年)正月二十八日,萧鸾召王晏入华林园,将其杀死。王晏的两个儿子也同时遭害。北中郎司马萧毅平日好弓马,为萧鸾所忌,便被陷害与王晏同谋,一同被杀。

    四、平定叛乱心安身逝

    公元498年,萧鸾病重,为讨个吉利,遂于当年四月改元永泰。

    改元不久,大司马、会稽太守王敬则举兵反。王敬则是高帝、武帝时旧将,见萧鸾诛杀旧臣,心中不安。萧鸾外表上对他很客气、很尊重,而内心却甚为猜忌,密切防备。他曾多次派人去探望王敬则,看其身体如何,一餐能吃多少饭,问其能否带兵等。听说王敬则身体日见衰老,再加上居于内地,威胁不是很大,萧鸾才稍觉宽心。

    萧鸾病情转笃后,对王敬则特别放心不下,便任命光禄大夫张环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置兵佐以密防王敬则。消息传到会稽,王敬则性情暴烈,又拥有兵众,屡经战阵,自以为无人能敌,故决定起兵反叛。只用二三天的准备时间,就打出拥戴故豫章王萧嶷之子、南康侯萧子恪的旗号,发兵起事。

    萧鸾得知王敬则反,立即命人杀死了王敬则的几个儿子,又调兵遣将进行镇压,王敬则打的是拥立萧子恪的旗号,而萧子恪此时正好又不在京师,朝廷又不知其去向,所以萧鸾特别感到紧张,他强撑病体,亲自主持大务。萧遥光劝他斩草除根,尽杀高武帝子孙,以防不测。于是,在京的王侯全被召入宫。他的儿子晋安王萧宝义和侄子江陵公萧宝览住中书省。高、武帝诸孙都安排在永福省,每人只准带两名随从,超过者依军法从事;年幼的孩子及其乳母可随入。当天夜里,萧鸾命太医煮药,又令人准备了数十副棺木,只等三更一到,高、武帝诸孙全都要处死。准备完毕后,萧鸾自觉病体沉重,难以支持,便睡下休息,令左右到时再叫醒他。

    正当高、武帝诸孙惊恐万状之际,萧子恪为躲避王敬则,星夜兼程赶回京都。得知萧子恪的情形,萧鸾慢慢放松下来,下令给王侯供饭。第二日又全部将他们遣还回第。这样,高、武帝子孙才算侥幸躲过了一场大难。

    王敬则率实甲万人过钱塘江,百姓因其是高、武帝时旧将,纷纷担篙荷锸踊跃响应,追随者达十余万众,声势浩大。行至葬有萧道成及先人的武进陵,王敬则恸哭而过,众人莫不感动。此时萧鸾病情已非常严重,朝廷百官闻知王敬则大军向建康突进,莫不震惊。台军与王敬则激战于曲阿长冈埭。不久,重病在身的萧鸾接到捷报:台军大败王敬则军,王敬则在战阵上被杀。那些跟随王敬则造反的晋陵民众,按律当斩者甚众,晋陵太守王瞻上言:“愚民易动,不足穷法。”萧鸾深知宽容得人心之重要,下令不究叛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帝萧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