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梁武帝萧衍
不想魏兵愈来愈多,大有拔城之势。崔慧景见形势不妙,竟从南门带其部曲逃走,其余各部见没了总指挥,也都相继逃跑。萧衍禁遏不住,只好令将军刘山阳率领数百人断后,且战且退。过闹沟时,沟上木桥皆被踩断,齐军争着过沟,自相践踏,再加上北魏追兵从后面射箭,齐兵死伤无数,好容易逃至樊城,才得以因城固守。此次战后,齐明帝为加强雍州防务,特选萧衍为辅国将军兼领雍州刺史。萧衍因此有了一块坚实可靠的根据地,为以后夺取萧齐天下奠定了基础。
明帝萧鸾在位5年就因病而死,太子宝卷继位,是为东昏侯。东昏侯即位以来,诛杀大臣无数,文武群臣皆不自安,江州刺史陈显达起兵反叛,不过数日即被扫平。豫州刺史裴叔业闻此大为惊疑,便遣亲信马文范潜赴襄阳,问萧衍自安之计,萧衍回复说:“如果朝廷确实怀疑将军,我看不妨将家属送至都城,作为人质。万一朝廷意外相逼,可将所部两万兵马直出横江断他后路,则天下事可一举而定。如若将军北投魏主,他必然会派员接收,而另置河北一州给将军,试问河南公还能当得成吗?”裴叔业闻报仍然犹豫不定,一面遣子芬之人质于建康,一面又暗地派人与魏相通。后芬之自己逃回寿阳,叔业乃奉表降魏,魏封叔业为兰陵郡公、征南将军,仍领豫州刺史,都督豫雍等五州军事。齐朝闻报,遂遣萧懿为豫州刺史,负责征讨叔业事宜。
萧衍得知萧懿出兵,连忙派亲信虞安福前去游说,让其倒戈讨伐昏君,无奈萧懿不听。平定叔业之乱后,齐廷拜萧懿为尚书令,其弟萧融并有威权。时东昏侯经常出宫,游戏无度,有人劝萧懿趁其出门时举兵废之,懿又不听。十月,东昏侯赐药令萧懿自尽。
不久,萧懿凶信传至襄阳,萧衍即于当夜请张弘策、吕僧珍、长史王茂、别驾柳庆远、功曹吉士瞻等来府中商议废昏立明之事,大家闻听,踊跃欢呼,于是当即建牙集众,得甲士千余人,马千余匹,船3000艘,从此便开始了又一场夺皇位的战争。时间是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十一月。
二、灭齐建梁位登九重
东昏侯知雍州情形后,当即下令辅国将军刘山阳率兵3000人至荆州,与南康王宝融会师攻袭襄阳。萧衍探得情报,派参军王天虎由雍州去江陵,沿途给各州府送去书信,内容都是“山阳西上,将要攻袭荆雍二州。”时南康王年方13岁,以萧颖胄为长史,大小事皆决于萧颖胄。天虎去后,萧衍对众将佐说:“荆州风俗向来惧怕襄阳人,再加有唇亡齿寒之虞,萧颖胄一定会与咱们合作。这样,我们合荆、雍之兵,鼓行而东,就是韩信、白起再生,也不能为建康谋划了!”谁知颖胄得书,却是迟疑不决,萧衍乃复命天虎带书信再赴荆州。天虎既行,萧衍密对张弘策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上次派天虎去荆州,沿途州府皆有书。今令天虎急赴荆州,只给颖胄兄弟两封空函,与他人只说‘天虎口传’,而人问天虎,天虎却不知所答。天虎是颖胄的心腹,人必以此疑颖胄与天虎共隐其事。刘山阳惑于众口,必然也会怀疑颖胄,如此仅凭两封空函即可收服荆州了!”
果然萧颖胄杀刘山阳后,将其头给萧衍送去,两人经商议决定即时起兵。
为了号召天下,萧衍上表南康王宝融,请其自上尊号,宝融不许。萧颖胄遂使建康降将托称宣德太后敕令,谓南康王应承皇祚。宝融至此才答应等第二年春天受命。
中兴元年(公元501年)春天,南康王宝融称相国,命萧颖胄为左长史,号镇军将军,萧衍为征东将军。萧衍乃兵发襄阳,二月至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命王茂、曹景宗为前军。
三月,南康王宝融即位于江陵(今湖北江陵),是为和帝,改元中兴。萧颖胄为尚书令,萧衍为左仆射,都督征讨诸军。时萧衍驻于夏口,和帝派御史中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