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梁武帝萧衍
央慰劳衍军。萧衍部下宁朔将军庾域私下对宗央说:“主帅黄钺未加,如何能总率侯伯?还请你代为主帅请命。”宗央还江陵报与和帝,不久和帝即遣颖达来助萧衍,并传敕假衍黄钺。萧衍欣然领命,遂出沔江,命王茂、萧颖达等进逼郢城。郢城守将薛元嗣不敢出战,只是闭城严守,并遣使至建康求援。诸将皆欲取城,萧衍不许。
如此两月,倏忽即过,郢城虽未攻下,但萧衍胸有全图,并不着急,静候时机。
东昏侯派军将吴子阳等进军武口,救援郢州。消息刚到,萧衍即令军将梁天惠等屯涣湖城,唐修期等屯白阳垒,夹岸相对,以待东军到来。子阳见势,驻军加湖,距郢城约30里,依山傍水,筑寨自固。萧衍命王茂率师夜袭,子阳不备,败逃而去。鲁山守将房增寄本已有病,闻此消息不日即死。余部推孙乐祖为首,继续防守,无奈粮草已尽。萧衍一面派军截其归路,一面致书劝降,孙乐祖左右无计,只好举城归顺。此时郢城已闭门二百余日,疾病流行,士民男女10万人仅余二三万人。薛元嗣见援兵已去,鲁山又降,也只好出降。
诸将至此连战数月,皆欲于夏口休整,萧衍反对,说:“我们现在不乘胜直指建康,更待何时!”张弘策、庾域等表示赞同。于是诸军即日上道,由弘策谋划军旅事宜,一切安排极为妥当。
这年十月,萧衍率军抵达建康城下,于朱雀桥南同齐军展开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齐军遂土崩瓦解,衍军乘势入石头城,筑起长围,将齐宫城围得水泄不通。
齐朝当此危急之时,茹法珍等尚不忘进谗:“宫围不解,全是大臣不用心造成,这样的文臣武将真该杀他几个才对。”征虏将军王珍国闻言非常气愤,即密派亲信持一明镜送给萧衍,意为“其心可鉴”;萧衍会意,取“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之意,将一断金交来人报于珍国。珍国即与兖州刺史张稷合谋,于夜半带兵入云龙门,至含德殿,将正在笙歌夜饮的东昏侯宝卷杀死。然后召文武百官,令于降书上署名,又用黄油裹东昏侯头,交国子博士范云送给萧衍。范云为西邸八友之一,一向与萧衍非常友好,此时即留萧衍处谋划。萧衍接到降书,马上派弘策先行入宫,封存府库图籍,并收潘妃及嬖臣茹法珍、梅虫儿等41人。然后萧衍入屯阅武堂,连下三令,其一为大赦天下,“凡昏制谬贼,淫刑滥役外,可详检前原,悉皆除荡”;其二为“东昏时诸诤讼失理,及主者淹停不时施行者,精加讯辩,依事议奏”;其三为“收葬义师,瘗逆徒之死亡者。”
萧衍占领建康后,即派诸将征讨四方,各地刺史、太守相继投降。次年正月,迎宣德太后入宫,临朝称制,进萧衍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可以带剑上殿,无需叩拜仪式。其时萧颖胄已经因萧衍战无不克自己却无所建树,忧愧生成而死,萧衍由此掌握全部军国大权,下一步就要废主宝融,受禅称帝了。
萧衍当上大司马,已是众望所归,登基称帝似乎已经不成问题。但萧衍仍不敢贸然行事,故也不好向臣下提起。一日骠骑司马沈约转弯抹角谈及此事,萧衍装做不明其意,故意含糊其辞,挡了过去。又一日,沈约干脆明白提出其当继承大位。萧衍听了,沉默半晌,才说:“且待我三思。”过了一段时间才应允。沈约出去后,萧衍又召见范云告知此事,范云意思与沈约大致相同,萧衍大喜,即让范云与沈约明早一同来见他。
次日,沈约先至朝殿,见范云尚未到来,竟先行进入。萧衍即令沈约负责筹划代齐事宜,沈约从怀中取出三纸,一为加九锡文,一为封梁王文,第三纸竟是内禅诏书,萧衍大为惊叹,没有更改一字即表示同意。范云来到殿门,不见沈约,乃徘徊于寿光阁外,后经问明殿门卫士,才知沈约已经先入,心中很不是滋味。又过了一会,沈约出来,举手向左,就是将来让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