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六章 梁武帝萧衍
为左仆射的意思,范云解此意,当然转惊为喜。这时萧衍又将范云召入,将沈约所制三文交给范云,范云亦赞叹不已。

    过了几日,即有诏进大司马萧衍位相国,总百揆,领扬州牧,封十郡为梁公,备九锡之礼,置梁国百司。萧衍先是上表不从,至二月见无人出面反对,才欣然接受诏命。此时有湘东王宝晊,早在东昏侯受诛时就冀望能登上帝位,谁知后来只当了个太常,心中很是不满。至萧衍进位相国,更是口吐怨言。事为萧衍所知,当即诬称宝晊谋反,将宝晊及弟宝贤尽皆杀死。又过数日,和帝再下诏增封梁公十郡,进爵为王,所有梁国要职,皆仿天朝成制。萧衍以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为侍中。

    范云没当上左仆射,心中怏怏不乐,伺机于萧衍受禅时再立一功。谁知迁延几十天,竟不闻萧衍再提受禅之事。细究其因,原来萧衍入宫之后,除东昏侯的潘贵妃被领军王茂诛杀之外,尚有余妃和吴淑媛两个美女,全都被萧衍据为己有。由是萧衍竟为女色所迷,所有政事一概置之度外了。范云对此非常着急,遂特邀领军王茂一同入殿来见萧衍,向其陈明抓住时机代齐自立的利害。萧衍听后乃决计篡齐,准备受禅。为清除称帝隐患,萧衍又借口邵陵王宝信、晋熙王宝嵩、桂阳王宝贞3人与湘东王宝晊谋反有关,于一日之内下令自尽。其时三王年龄都不过10岁上下。另有庐陵王宝玄,软弱无能,忧惧而死。再就是鄱阳王宝寅,年方16岁,跳墙逃出,昼伏夜行,最后到达寿阳,被北魏扬州刺史王澄收留。至此,明帝诸子仅剩下晋安王宝义和齐和帝宝融。萧衍这才奉表宝融,请其东归建康。宝融乃诏令萧衍之弟萧儋为荆州刺史,都督荆、湘等六州军事。萧儋虽年纪不大,但却少年老成。当时荆州正处军旅之后,公私空乏,他励精图治,广屯田,省力役,体问兵死之家,诚接天下贤士,于是人人得尽其意,民心尽归萧氏。及至宝融启程,朝野东西遥相呼应,声称上天之意,已欲萧衍为帝。又作“行中水,为天子”的谶语,让各地儿童传唱,造成舆论攻势。宝融手下中领军夏侯祥接沈约、范云书,教他迫帝禅位。在此态势下,夏侯祥见风使舵,至姑熟(今安徽当涂)逼齐和帝下诏禅位。和帝之诏到了建康,宣德太后亦下令表示同意,萧衍至此反故作谦恭之态,几次抗表谦让,于是豫章王元琳率齐宫819人,范云领梁臣117人,一并再三上书称臣,乞请践祚,太史令蒋道秀陈天文符谶64条,萧衍才勉强接受。于是选吉日良辰,即位南郊,祭告天地,登坛受百官朝贺。改齐中兴二年为梁天监元年,大赦天下。时间为公元502年。

    萧衍即位次日,下诏废齐和帝宝融为巴陵王,居姑熟,一切礼遇皆仿齐初。又下诏封诸弟为王,沈约为尚书仆射,范云为吏部尚书,其他文武百官亦各有封赐。封官设职完毕,萧衍即遣亲信郑伯禽赴姑熟,以生金进巴陵王,杀之。萧衍托称宝融暴亡,追尊为和帝,按皇帝之礼大殓,将其葬于安陵。又下诏改晋安王宝义为巴陵王,仍奉齐朝宗祀。宝义自幼有废疾,口不能言,故于明帝诸子中独能得全。

    三、无意政治有心入佛

    萧衍登基之初,鉴于齐亡教训,总是勤于政务,孜孜不倦。即令寒冬腊月,也是五更即起,批改公文,以至于双手皴裂。又注重纳谏,特诏令于东府前谤木、肺石旁各置一函,凡布衣处士,欲指陈时事,有所建议,可投书于谤木函中;凡功臣才士,如有功劳未达,才不尽用,可投书于肺石函中。萧衍还倡勤俭。“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其所用衣物,均已洗濯数次,平常吃饭只以菜蔬豆羹粝食为主。并且每日只吃一餐,遇有事务繁忙,便喝点稀汤充饥。每当简选长吏时,务必求选廉平,并亲自于殿前召见被选者,勉之以为政清廉之道。又特下诏全国,如小县令有才干政绩者,即迁大县;大县令有才干政绩者,即迁二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梁武帝萧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