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六章 梁武帝萧衍
至嵩山少林寺传经授徒,竟成为中国禅宗第一世祖。

    萧衍礼遇高僧不成,于是转尊俗僧慧约为师,亲自受戒,并令太子王公以下,皆以慧约为师。此令一下,朝官权贵受戒者竟达50000人之多。萧衍又把佛经弄来精心研读,这样一来遂使朝纲废弛,宵小弄权。此时贤相周舍、徐勉已相继逝世。只有尚书令何敬容与寒士出身的侍中朱异表里用事。何敬容久处台阁,详悉旧闻且聪明识治,虽然趋势信佛,但也未妨碍政务。朱异则善窥人主旨意,能阿谀以承上旨,任官30年,广纳货贿,蒙蔽朝廷,萧衍偏独信用,以致朝政更加昏暗。

    大通三年(公元529年)九月,萧衍再幸同泰寺。他脱去御衣兖服,于寺中沐浴完毕即换上法衣袈裟,宛如一位入寺多年的老僧,当晚即在寺中僧房居住,素床瓦器私人执役,与寺中主持相似。次日天明,设四部无遮大会,萧衍着法衣亲自开讲堂法座,为四部大众(僧、尼)讲经。讲毕即再次将肉身舍入寺中,自号三宝奴。如此过了10,王公大臣聚钱1亿万,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众僧两头不能得罪,实在不好说什么,只有木然无语,算是做了答复。又过了一天,文武百官集于同泰寺东门,奉表请皇帝还宫。萧衍答书语意恳切,竟对群臣用“顿首”之辞,声称既已舍身入寺就无返俗之意。群臣连上三表,萧衍才好不情愿地回到宫中。

    大同三年(公元537年),萧衍令修长干寺阿育王塔,发现佛爪发舍利,萧衍以为佛家盛事,亲赴该寺再做法事,并诏令大赦天下。中大同元年(公元546年)春天,萧衍再至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开讲《金字三慧经》,又舍身寺中,并许以所王境土供养三宝。过了一月,王室公卿以钱2亿万奉赎。萧衍又推辞一番才停讲经义,下诏改元并大赦天下。萧衍回宫当晚,同泰寺发生火灾,浮图被毁。萧衍闻报说:“这是妖魔所为,应广做法事祈禳。”乃下诏:“道高魔盛,行善鄣生,应大兴土木,重建浮图倍盛往日!”遂兴造十二级浮图,后因侯景之乱而止。

    距上次舍身同泰寺仅一年,萧衍因西魏大将侯景来降,认为是佛祖保佑,于是又演出一场历时37天的舍身闹剧。不仅如此,年逾古稀的萧衍还变得刚愎自用,不知纳谏。当时有散骑常侍贺琛上谏书一篇,陈述当时士风奢靡而君不察的流弊。竟致萧衍大怒,责其空作漫语,徒沽直名,其实他只是恨贺琛说出了他无法改变的现实。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其败亡之势是可想而知的。果然就在萧衍做皇帝后的第47个年头,发生了著名的侯景之乱。

    四、侯景作乱武帝饿毙

    侯景本是已经同化于鲜卑的羯族人,曾作过怀朔镇的外兵史,和北齐开国皇帝高欢极为友好。怀朔六镇起义失败后,侯景降于契胡部落的酋长尔朱荣。后在镇压葛荣时为先锋,因功至定州刺史。及高欢灭尔朱氏后,侯景又依附于高欢,并深得赏识,历任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司空、司徒等职。

    侯景因功自傲,常轻视高欢之子高澄。高欢死后,高澄想将侯景调回夺其兵权。侯景自思索与高澄不睦,心不自安,于是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于西魏。西魏对侯景之降态度非常谨慎,明面上给侯景以太傅、上谷公、河南行道台等高官厚爵,暗地里则分派大军陆续接收侯景所辖州县,一面接连召景入朝长安,想趁机夺其兵权。侯景看到这种形势,于是决计上表萧衍,请降梁朝。

    萧衍接到侯景上表,立即召群臣廷议后,并诏授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并派司州刺史羊鸦仁等率兵30000,分赴悬瓠,接应侯景。时有平西将军谘议周弘正素知侯景性情,听说朝廷受侯景之降,不禁叹道:“乱事就在眼前了!”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侯景果以朱异等人乱政,兴师除奸为名,在寿阳举兵造反。萧衍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梁武帝萧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