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章 元帝萧绎
,共读盟文,流涕慷慨,全军为之士气大振。

    不久,王僧辩命杜龛等入据台城,军士剽掠居民,百姓男女裸露,号泣满道。当晚,军中失火,太极殿及宝器羽仪,尽皆焚烧无遗。王僧辩报捷江陵,奉表劝进,且迎都建康。这已是第三次劝进,萧绎复答缓议此事。

    侯景率众逃跑,被鄱阳王萧范的旧将侯瑱追上,一阵冲杀,仅余心腹数十人,乘飞舟欲东渡入海。侯景先前带有两个幼子,此时为逃命亦推入水中。侯景爱妾的哥哥羊鹍见侯景穷蹙无路,决计反叛,乃乘景白日睡觉之机,令舟夫转舵驶向京口。侯景醒来察觉询问,羊鹍即拔刀将侯景砍伤,又以长矛刺死,将尸首献于建康。僧辩枭景头颅,传往江陵,将尸身陈列市曹,百姓争食其肉,连侯景之妻溧阳公主亦参与争抢食肉,一会儿便骨肉皆尽。萧绎得侯景头,悬市3天,用漆烫过,藏于武库。然后按功行赏,以南平王萧恪为扬州刺史;进王僧辩为司徒、领卫将军,封长宁公;以陈霸先为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长城县侯。侯景部将任约、谢答仁予以赦免。

    至陈霸先与王僧辩班师,公卿百官又一次奉表劝进,萧绎乃准如所请,即位江陵。即位之日,萧绎竟不升正殿,只在偏殿中召集百官,草草行礼。

    三、内外交困忧患身死

    萧绎称帝之时,江陵以东,仅以长江为限,江北之地尽属北齐;江陵以西,至于峡口,西蜀则为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据守,岭南则由萧勃自主,阳奉阴违,不听号令。

    萧绎称帝之后没有几天,内乱外患就再度兴起。先是,王僧辩怕建康宫殿被焚罪名落在自己的头上,便将平侯景功高但不听约束的王琳塞责,请萧绎诛杀王琳。萧绎欲擒故纵,下诏调王琳为湘州刺史。王琳自疑及祸,使长史陆纳先率部众赴湘州,然后自去江陵面君谢恩。王琳一到江陵,便被卫军拿下投入狱中。萧绎另派始安王萧方略为湘州刺史,以廷尉董罗汉为长史,由太舟卿张载陪同入巴陵安抚王琳部下。陆纳与士卒面向建康大哭,不肯受命。张载厉声喝叱,陆纳即令士卒将张载与董罗汉拿下,只放萧方略归报江陵。萧绎派宦官陈昱劝谕,陆纳当着陈旻的面将张载剖腹抽肠,系于马足,策马而行,须臾肠尽气绝,又割心焚骨,对火舞蹈。

    萧绎闻报大惊,立即令宜丰侯萧循为湘州刺史,带兵往讨陆纳,又征王僧辩率师会讨。王僧辩与萧循会合,共逼长沙城下,连攻数十日不克。萧绎将王琳送至长沙,令晓谕部众。陆纳率众在城上叩拜,且哭诉道:“朝廷若赦王郎,我们情愿投诚。”僧辩不许,自送王琳回江陵。其时,武陵王萧纪已由西蜀发兵,萧绎为安定内部,不得已赦免王琳,仍遣为湖州刺史,陆纳闻命即降。萧绎不久即征王琳西上拒蜀。

    武陵王萧纪是梁武帝第八子,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入蜀为益州刺史。在蜀地17年,内劝农桑,外通商贾,财用丰饶,器甲殷积,渐生称帝之意。侯景杀简文帝萧纲之后,萧纪遂称帝,改元天正,并于次年率军东下。陆法和于峡口设立二城,锁江断峡,飞报江陵乞发援师。萧绎大惧,忙遣使劝说萧纪退兵,又遣使西魏,请出兵助讨萧纪。魏遂发兵径袭成都。

    萧纪不理会萧绎劝告,锐意东进,萧绎乃从狱中释放任约,授为晋安王司马,使助陆法和拒敌。不久又用谢答仁为步骑校尉率兵助战,且再次写信给萧纪,劝他立即止兵,不要伤了兄弟和气。萧纪接信不答,仍然攻伐不息。无奈顿兵日久,每战不利,又闻西魏军已围成都,被迫遣度支尚书乐奉业赴江陵求和,请依前书还蜀。然而此时萧绎知萧纪必败,不许求和。

    这年秋七月,巴东百姓符开斩峡口城主公孙晃,降于王琳;谢答仁与任约连破三垒,两岸十四城俱降。游击将军樊猛将萧纪团团围住,猛攻萧纪,蜀军溃败,不久将萧纪及其幼子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一百五十章 元帝萧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