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武帝拓跋珪
获得了数以十万、百万计的马、牛、羊等牲畜,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实力。
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六月,慕容垂出兵灭了西燕,占有了今山西中部与南部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华北地区能与后燕争强斗胜的就只剩下了北魏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后燕统治者,满以为可以像灭西燕一样一举而消灭北魏。于是,便在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七月,由太子慕容宝统帅精骑8万,直趋河套,进攻北魏。这时的拓跋部还过着游牧生活,听到慕容宝来攻,拓跋珪徙部落畜产远避到河南(今内蒙古伊克昭盟)。慕容宝军至五原,却找不到拓跋珪军队的主力。这时传来慕容垂病死的谣言,后燕军心动荡。慕容宝急于回去继承帝位,于是下令撤兵。拓跋珪趁此机会率精骑渡河急进至参合陂,连夜包围了燕军的营寨。燕军毫无准备,又急于东归,士无斗志,在拓跋珪大军的突然袭击下全军覆没,除慕容宝单骑逃脱外,燕军的四五万人几乎全部被就地坑杀,粮货兵械也全部落入拓跋珪的手中。这一仗的结果,改变了北魏和后燕的力量对比。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慕容垂亲率大军前来报仇,直扑云中,拓跋珪依然避其锋头,率众北退阴山,保存实力。慕容垂虽然一度攻下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但却始终找不到与拓跋珪决战的机会,最后因病重不得不引兵而还,后死于途中。从此,后燕在军事方面的颓势再也未能挽回。这时的拓跋珪年方25岁。在慕容垂死后不久,拓跋珪遂挟其优越的骑兵,长驱进入中原。
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七月,拓跋珪在盛乐称帝,改元“皇始”。八月,又乘慕容垂新死、后燕内部混乱之机,亲率大军四十余万进攻后燕。九月,魏军攻下后燕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十月,率军出井陉关(今河北井陉县附近)。北魏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后燕守宰或弃城逃跑,或望风而降,只有邺城与信都及燕都中山三城闭城固守,拓跋珪亲自督兵围攻中山,数日不下。拓跋珪自思急攻则伤士卒,缓攻则费粮糈,于是便派兵先平信都、邺城,然后还取中山。慕容宝仍凭城顽拒,双方在中山城僵持了近1年,到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九月,中山城内粮尽,拓跋珪又令抚军大将军拓跋遵袭取中山周围,割取禾稻,致中山饥荒更甚。很快,中山城破陷落,后燕灭亡。
拓跋珪平中山之后,又分兵掠地,将黄河中下游的后燕故地全部占领。慕容族的残余势力只得远避,一支由慕容宝率领,退到龙城(今辽宁朝阳市),建立了北燕政权,另一支以慕容德为首,在滑台(今河南滑县附近)建立了南燕政权。这样,拓跋珪自公元386年即代王位,到公元379年平中山灭后燕,在短短的10年中,将北魏发展成北方一个最强大的政权。
二、倾心汉化致力封建
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十二月,拓跋珪在做好了各项准备后,迁都平城,即皇帝位。他采纳汉族士人崔宏的建议,宣称黄帝最小的儿子昌意受封于北土,是拓跋部的祖先,因此自称为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十分向往汉族的文明,因而在他建设平城时,仿照长安、洛阳、邺城等中原各大名城设计蓝图。他多次召见负责监造的大臣,亲自询问营建的各个具体项目。最后建成的平城,使用了数百万根木料,有12座城门,在城内及近郊有宽敞的宫殿、幽静的鱼池和美丽的亭台,都被冠以富丽堂皇的名称,如紫极殿、云母堂、金华室等等。
拓跋珪复国之时,进入中原的各少数民族都已走上封建化和汉化的道路。拓跋部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追随中原各族,向汉族学习。经历过灭国之苦的拓跋珪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的。于是,他便采取了许多措施,促使拓跋部的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
首先,他发展农业,重视屯田。登国元年(公元386年),拓跋珪就在盛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