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精忠岳飞
抢掠,老百姓苦于兵灾,一看岳飞把这个地方给收复了,这些个老百姓激动到什么程度啊,就给岳飞刻像,拿木头给他刻像,供着他,早晚焚香。老百姓就给岳飞讲这种话,说,父母生我易,公之活我难。父母把我们生下来很容易,公之活我难,你能让我们活下来,这太不容易了。能从金军手里把我们解救下来,太不容易了。给他立像纪念他。当时岳飞多大?24岁,当时岳飞24岁,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老百姓就这么爱戴他。黄天荡之战的时候,完颜兀术屯军在江上,岳飞率百余轻骑,就一百多人,岳飞亲自领军,偷袭金营。据说领着一百多人偷袭金营,就杀死金军千户一级的高官175人,让金军浮尸数十里,斩首两千余,整个战场上一片血红,金国人流的鲜血一片血红。可见岳飞的战斗力之强,他部下作战之勇猛。
<i>岳飞虽然年纪轻轻,但却骁勇善战、有勇有谋,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岳飞的能战之名也渐渐远播,不仅宋朝的百姓记住了他,而且当朝的皇帝宋高宗也很欣赏他,并且要提拔他。但是岳飞却对皇帝封给他的官职很不满意,那么皇帝封岳飞做的是什么官呢?</i>
高宗皇帝把他提拔到镇抚使兼知泰州,让他在泰州做知州。结果岳飞一看,给了我这么一个官职,镇抚使兼知泰州,他很不满意。史书上没有说他为什么不满意,可能知州是文官,岳飞本人是武将。他很不满意,他就给高宗皇帝写了一道奏疏:“若蒙朝廷允飞今来所乞,乞将飞母、妻为质,免充通泰州镇抚使,止除一淮南东路重难任使。令飞招集兵马,掩杀金贼,收复本路州郡,伺便迤逦收复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路故地,庶使飞平生之志得以少快,且以尽臣子报君之节。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岳飞跟皇帝讲,你让我干这官,我不爱干。这个官我为什么不爱干呢?一个是我觉得这个是文官,我特长没有发挥出来,我想领兵打仗。但是领兵打仗我没兵,我手下没有兵,我就千把来人,兵不满万,不够使,我请求朝廷允许我自己招兵,我要私募军马北上,恢复中原。私募军马这绝对国法是不允许的,咱多次强调,两宋时最害怕的就是武将手里有权,尤其是不能掌握兵权,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是最好的。你私募军马,那部队就变成了你的私人部曲,就不是国家的武装了,所以朝廷不会允许。然后岳飞跟朝廷说,你不用担心,你别害怕,我把我的母亲,把我的妻子,把我夫人、孩子留给朝廷作人质。这样你可以放心了吧?我把我的家人作人质,你看着他们,然后我去招募军马,北上,收复中原。我可以一直收复山东、河北、京畿,只要给我权,让我招兵,我能够把东京汴梁都收回来。
这封奏疏一上去,岳飞的这种,你说是他很勇敢啊,很勇猛啊,还是他政治敏感程度太低啊,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啊,反正这个人的性格又看出来了。朝廷招募允许私人募兵,中兴四将的部队其实后来都是他们自己跟私人部曲似的,韩家军、岳家军、张家军、刘家军,然后要把家人留在朝廷作人质,这种东西按照我们现在的话讲,这叫潜规则。这潜规则是不能说破的,朝廷跟领军将领双方心照不宣的事,结果岳飞不但公开说了,还在奏折里明明白白这么写,我愿意把老婆孩子、把我老娘给你作人质,你允许我私募军马。这样一来的话,这种君臣之间的默契、这种心照不宣,大白于天下,置朝廷于何地啊?你弄得皇朝很尴尬,好像我们这儿为国家打仗,出生入死,我招兵是保国,结果我就因为保国,我还得把老婆孩子老娘留下来作人质。弄得很低就很尴尬,没法办这种事,怎么上了这么一道奏疏,怎么处理?岳飞把这道奏疏送到军前,但是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了,皇帝可能始终就没有信任过他,从一开始就不信任他,始终没有信任过他。
<i>岳飞上疏的本意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