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盛世英主康熙帝
    康熙帝,名玄烨,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1654年出生。1661年,8岁的玄烨即位。1722年,69岁的康熙帝病死。在位近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因其年号为康熙,故人们习惯地叫他康熙帝。

    康熙帝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他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当父亲顺治帝福临病死时,8岁的玄烨即位成了新皇帝。根据顺治帝和其母后孝庄皇太后的旨意,设四大臣辅政。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后来索尼病死,苏克萨哈被处死,遏必隆又完全听鳌拜的,鳌拜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辅政的全权。他专横跋扈,独断横行。严重地威胁到皇权。引起了康熙帝,尤其是其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不满与警觉。清制,皇帝未亲政是没有颁布上谕的权力的。一般皇帝是16岁大婚,大婚后方可亲政。为了使康熙帝尽早亲政,孝庄太皇太后让12岁的康熙帝提早大婚,14岁便亲政了。

    但是,鳌拜的嚣张气焰毫无收敛。被逼无奈,在孝庄太皇太后的导演下,16岁的康熙帝一举智擒了鳌拜。在对鳌拜集团的处理上,康熙帝采取了宽大政策。鳌拜本人没有被处死。只处死了鳌拜集团的9名首要分子,其余的都加以宽免。但是,要害岗位都安排了皇帝自己的人。在清除了鳌拜集团的同时,也为受鳌拜迫害的官员平了反。只半年的时间,便解决了鳌拜辅政8年所积累的问题。由此可见,年轻的康熙帝解决复杂问题的才能是很不一般的。当然,他的背后是睿智的孝庄太皇太后。从此,康熙帝真正地亲政了。

    康熙帝亲政后遇到的第一个最大难题,是三藩的撤留问题。三藩是指三个有功的汉王所领的藩地。平西王吴三桂驻昆明,辖云南、贵州两省,镇守西南边陲。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驻广州,辖广东,镇守南国大门。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驻福州,辖福建,防备在台湾的郑成功的抗清势力。还有已死的定南王的女婿孙延龄驻南宁,辖广西。这些藩王原来都是降清的明朝将领。他们在其藩地拥有很大的特权,即兵权、人权、财权,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对中央皇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慎重考虑和多次谋划,康熙帝于1673年下令裁撤三藩。当年,吴三桂反叛。一时,叛声四起,江南震动。20岁的康熙帝,镇定自若,他采取军事征讨和政策安抚等软硬兼施的策略,经8年的奋战,于1679年,终于平定了三藩之乱,实现了国家的安定团结。

    统一台湾是康熙帝的另一大壮举。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郑成功和他的儿子郑经,凭借台湾,长期抗清。康熙帝多次招抚不成,便下决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1681年,郑经突然病故。台湾内部发生内讧。康熙帝决定起用施琅。施琅原为郑成功的得意爱将,后来背郑降清。1663年,康熙帝命其出任福建水师提督(即福建海军司令),征讨台湾。他两次出海,均遇台风,无功而返。朝内一些大臣对他产生怀疑。但康熙帝力排众议,仍然对施琅委以军政全权。施琅不负圣恩,取得海战大捷,台湾收归清朝所有。设置台湾府,隶于福建省。派兵戍守。康熙帝统一台湾,意义重大。

    康熙帝运筹帷幄,还制止了沙俄的侵扰。17世纪中叶以来,沙俄不断侵扰我国边境。1681年间,沙俄的侵扰愈演愈烈,移民东进,建立据点,其中以雅克萨城最为重要。康熙帝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于1683年设黑龙江将军,在黑龙江城(今瑷珲)置将军衙门,任命萨布素为首任将军,并派兵驻守。又建立了水师营,有100余艘船。同时,又派人深入沙俄后方打探敌情。经过充分准备,于1685年,康熙帝发兵3000人,水陆直逼雅克萨城。打败俄军,拆毁城堡,胜利班师。但是,第二年,俄军又卷土重来。清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知道点中国名人简介 >知道点中国名人目录 > 盛世英主康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