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摩罗诗力说(2)
142)指一八三○年波兰十一月起义失败,次年八月沙皇军队占领华沙,进行大屠杀,并再次将波兰并入俄国版图。

    (143)克尔舍密涅克通译克列梅涅茨,在今苏联乌克兰的特尔诺波尔省。

    (144)华骚即华沙。户部,掌管土地、户籍及财政收支等事务的官署。

    (145)曷尔爱列须(ElArish)通译埃尔·阿里什,埃及的海口。

    (146)《大漠中之疫》今译《瘟疫病人的父亲》。

    (147)尼阿孛又译尼俄柏,希腊神话中忒拜城的王后。因为她轻蔑太阳神阿波罗的母亲而夸耀自己有七个儿子和七个女儿,阿波罗和他的妹妹月神阿耳忒弥斯就将她的子女全部杀死。

    (148)《克垒勒度克》波兰语,意译为《精神之王》,是一部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哲理诗。按诗中无这里所说伊凡四世的情节。

    (149)马理通译马利亚,基督教传说中耶稣的母亲。

    (150)鞑靼这里指居住中亚细亚一带的蒙古族后裔。

    (151)巴棱沙皇保罗一世的宠臣。他于一八○一年三月谋杀了保罗一世。

    (152)阿尔洛夫俄国贵族首领。在一七六二年发生的宫廷政变中,他指使人暗杀了沙皇彼得三世。

    (153)血蝠又译吸血鬼。旧时欧洲民间传说:罪人和作恶者死后的灵魂,能于夜间离开坟墓,化为蝙蝠,吸吮生人的血。

    (154)《阿勒普耶罗斯》和下文的《阑勃罗》、《珂尔强》,分别通译为《阿尔普雅拉斯》、《朗勃罗》、《柯尔迪安》。《柯尔迪安》是大型诗剧,斯洛伐茨基的代表作。写于一八三四年。

    (155)摩亚(Moor)通译摩尔,非洲北部民族。曾于一二三八年到西南欧的伊比利亚半岛建立格拉那陀王国,一四九二年为西班牙所灭。阿勒曼若是格拉那陀王国的最后一个国王。

    (156)指一八六三年波兰一月起义。这次起义成立了临时民族政府,发布解放农奴的宣言和法令。一八六五年因被沙皇镇压而失败。

    (157)裴彖飞(1823—1849)通译裴多菲,匈牙利革命家,诗人。他积极参加了一八四八年三月十五日布达佩斯的起义,反抗奥地利统治;次年在与协助奥国侵略的沙皇军队的战斗中牺牲。他的作品多讽刺社会的丑恶,描述被压迫人民的痛苦生活,鼓舞人民起来为争取自由而斗争。著有长诗《使徒》、《勇敢的约翰》、政治诗《民族之歌》等。

    (158)菩特沛思德通译布达佩斯。

    (159)巴波大学应为中学,匈牙利西部巴波城的一所著名学校。

    (160)伟罗思摩谛(1800—1855)今译魏勒斯马尔提,匈牙利诗人。著有《号召》、《查兰的出走》等。他曾介绍裴多菲的第一部诗集给国家丛书社出版。

    (161)阿阑尼(1817—1882)通译奥洛尼,匈牙利诗人。曾参加一八四八年匈牙利革命。主要作品《多尔第》三部曲(即文中所说的《约尔提》)写成于一八四六年。萨伦多,匈牙利东部的一个农村。

    (162)土奥大利人革命一八四八年三月十三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发生武装起义,奥皇被迫免去首相梅特涅的职务,同意召开国民会议,制订宪法,但并未解决重大社会问题。

    (163)《兴矣摩迦人》指《民族之歌》。“兴矣摩迦人”是该诗的首句,今译“起来,匈牙利人!”此诗写于一八四八年三月十三日维也纳武装起义的当天。

    (164)裴多菲的这段话,见于一八四八年四月十九日的日记,译文如下:“也许在世界上,有许多更加美丽、庄严的七弦琴和鹅毛笔,但比我那洁白的鹅毛笔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坟简介 >坟目录 > 摩罗诗力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