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桑树
    跟quot;香市quot;里的把戏班子一同来的是quot;桑秧客人quot;。

    为什么叫做quot;客人quot;呢?孩子们自伙淘里私下议论。睁大了小眼睛躲在大人身背后,孩子们像看把戏似的望着这些quot;客人quot;。说话听不懂;他们全是外路口音。装束也有点不顺眼:他们大半穿一件土蓝布的,说它是长衫就太短,说是马褂又太长,镇上没人穿的褂子;他们又有满身全是袋的,又长又大,看上去又挺厚的土蓝布做的背心;年纪大一点的,脚上是一双土布鞋,浅浅的鞋帮面,双梁,配着白布的袜子,裤管塞在袜统里。镇上只有几个老和尚是这么打扮的。

    他们卖quot;桑秧quot;。什么叫quot;桑秧quot;,孩子们有点懂。这是小小的桑树,大桑树有桑果。孩子们大都爬上过大桑树,他们不稀罕这么魔①的小家伙,可是他们依然欢迎这些外路的quot;桑秧客人quot;,为的是quot;桑秧客人quot;来了,“香市quot;也就快到,戏班子船跟桑秧船停在一处。

    ①么魔湖、嘉一带方言。小而丑的意思。

    就同变把戏的先要看定场子一样,“桑秧客人quot;也租定了镇上人家的一两间空屋,摆出货来了。他们那桑秧的种类真多!一人高,两叉儿的,通常是一棵一棵散放着,直挺挺靠在墙壁上,好比是已经能够自立的小伙子。差不多同样高,然而头上没有两叉儿的,那就四棵或者六棵并成一组,并且是躺在地上了;它们头碰脚的一组一组叠起来高到廊檐口。它们是桑秧一家子里边的老二。还有老三,老四,老五……自然也只有躺在泥地上叠quot;人quot;堆的份儿了,通常是二十棵,三十棵乃至五十棵扎成一组。

    最末了的quot;老么quot;们竟有百来棵挤成一把儿的。你远看去总以为是一把扫帚。quot;桑秧客人quot;也当它们扫帚似的随随便便在门槛边一放。

    有时候,门槛边挤的人多了,什么草鞋脚,赤脚或者竟是“桑秧客人quot;他们自己的土布双梁鞋,也许会踹在quot;老么quot;们那一部大胡子似的细根上。有时碰到好晴天,太阳光晒进屋子里来了,“桑秧客人quot;得给quot;老大quot;它们的根上洒点水或者拿芦席盖在它们身上;可是门槛边的quot;老么quot;们就没有那份福来享。顶巴结的quot;客人quot;至多隔一天拿它们到河里去浸一浸,就算了。

    因为百来棵一把的quot;老么quot;们的代价还赶不上它们quot;大哥quot;一棵的小半儿呵!

    逛quot;香市quot;的乡下人就是quot;桑秧客人quot;作买卖的对象。

    乡下人总要先看那些疏疏落落靠在墙壁上的一人高两叉儿的quot;老大quot;。他们好像quot;看媳妇quot;似的相了又相,问价钱,扪一下自己的荷包,还了价钱,再扪一下自己的荷包。

    两叉儿的quot;老大quot;它们都是已经quot;接过quot;的,就好比发育完全的大姑娘;种到地里,顶多两年工夫就给你很好的桑叶了。“老二quot;以下那一班小兄弟,即使个儿跟quot;老大quot;差不多,天分却差得远了。它们种到地里,第二年还得quot;接quot;;不quot;接quot;么,大片来就是野桑,叶儿又小又瘦,不能作蚕宝宝的食粮。“接过quot;后,也还得三年四年,——有时要这么五年,才能生叶,才像一棵桑树。

    然而乡下人还了价钱,扪着自己的荷包,算来算去不够交结quot;老大quot;的时候,也只好买quot;老二quot;,quot;老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茅盾散文集简介 >茅盾散文集目录 > 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