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旧帐簿
    去年有一位乡先辈发愿修quot;志quot;。我们那里本来有一部旧志,是乾隆年间一位在我乡做官的人修的。他是外路人,而且“公余quot;纂修,心力不专,当然不免有些不尽不备。但这是我乡第一部quot;志quot;。

    这一回,要补修了,经费呢,不用说,那位乡先辈独力担任;可是他老先生事情忙得很,只能在体裁方面总起成,在稿子的最后决定时下一判断,事实上的调查搜辑以及初稿的编辑,他都委托了几个朋友。

    是在体例的厘订时,他老先生最费苦心。他披览各地新修的县志镇志,参考它们的体例;他又尽可能的和各quot;志quot;的纂修者当面讨论;他为此请过十几次的客。

    有一次请客,主要的quot;贵宾quot;是一位道貌岸然,长胡子的金老先生。他是我们邻镇的老辈,他修过他自己家乡的“志quot;,——一部在近来新修的志书中要算顶完备的镇志。他有许多好意见。记得其中之一是他以为quot;镇志quot;中也可有quot;赋税quot;一门,备载历年赋税之轻重,而quot;物价quot;一项,虽未便专立一门,却应在有关各门中特别注意;例如在quot;农产quot;,顶好能够调查了历来农产物价格之涨落,列为详表,在quot;工业quot;门,亦复如此。

    老先生的意见,没有人不赞成。但是怎样找到那些材料呢?这是个问题。老先生捻须微笑道:“这儿,几十年的旧帐簿就有用处。quot;

    从那一顿饭以后,我常常想起了我小时看见的我家后楼上一木箱的陈年旧帐簿。这些旧帐簿,不晓得以何因缘,一直保存下来,十岁时的我,还常常去翻那些厚本子的后边的空白纸页,撕下来做算草。但现在,我可以断定,这一木箱的陈年旧帐簿早已没有了。是烧了呢,或是quot;换了糖quot;?我记不清。总之,在二十年前,它们的命运早已告终。而我也早已忘记我家曾经有过那么一份不值钱的quot;古董quot;。

    现在经那位金老先生一句话,我就宛然记得那一厚本一厚本的旧帐簿不但供给过我的算草稿,还被我搬来搬去当作垫脚砖,当我要找书橱顶上一格的木板旧小说的时候;那时候,我想不到这些quot;垫脚砖quot;就是——不,应该说不但是我家“家乘quot;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quot;镇志quot;的一部分。

    实在的,要晓得我们祖父的祖父曾经怎样生活着,最能告诉我们真实消息的,恐怕无过于陈年的旧帐簿!

    我们知道,我们的历史,也无非是一种quot;陈年旧帐簿quot;。但可惜这上头,“虚帐quot;和quot;花帐quot;太多!①

    ①quot;虚帐quot;为增加盈利或偷税、漏税,在会计制度允许的项目以外巧立名目的一种假帐。下文的quot;花帐quot;同,只是另设科目。

    我们又知道我们读这所谓quot;历史quot;的陈年旧帐簿得有quot;眼光quot;。不但得有quot;眼光quot;,而且也得有正确的quot;读法quot;。正像那位金老先生有他的对于quot;陈年旧帐簿quot;的正确的quot;看法quot;一样。

    在这里,我就想起了我所认识的一位乡亲对于他家的一叠quot;陈年旧帐簿quot;的态度。

    这一位乡亲,现在是颇潦倒了,但从前,他家也着实过得去,证据就在他家有几十年的quot;陈年旧帐簿quot;,——等身高的一叠儿。他的父亲把亲手写的最后一本帐簿放在祖传的那一堆儿的顶上,郑重地移交给他,——那还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他呢,从老子手里接收了那qu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茅盾散文集简介 >茅盾散文集目录 > 旧帐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