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上海——大都市之一
出了里门。

    “其实也怪不得他们!不过人多房子破,火烛难免不能小心,要是一个失火,总有几个人逃不出性命!quot;二老爷一边说,一边就摇着头。quot;这样情形,也是近年来的事。一方面工部局想增加房地捐,把地价提高,另一方面银行界把吸收来的存款大购地产,荒地上都造了新式的小洋房,旧房子也陆续翻造;通行的是三层楼,房间多。可是租价也大了。房客除了想尽方法分租出去,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人家只看见上海住房陡然增多,而且天天有翻造,而且新造的总是三层楼,以为这是上海市面一天一天在好,哪里知道骨子里是大大不然呀!quot;

    “听说上海还有什么平民区,那又是怎么个样子呢?”继美问着,心里以为要是比刚才所见那屋子还得多住几家,那就只好每一层多搭出一个搁楼来罢。可是二老爷却回答道:

    “平民区就是草棚!还有住在船里的。可是这船并不在水里,却在地上,就是把破船倒翻过来,当作一个屋!上海有二十二万工人,恐怕有一半人数是住的那样的草棚和船屋。住鸽子笼式市房的,大多数还是脱不了长衫的中等人家。前些时看见《字林西报》说,上海的外国人,一夫一妇的小家庭,每月收入六百两,还不够开支。哼!中国人怎样呢?据说一夫一妇在上海,租一个亭子间,每月也得六七十元的开支。做衣服还不在内呀!quot;

    “为什么要那许多?quot;继美也觉得意外了,他知道他家在家乡时,老祖父以下也有五六个人,也不过每月开销七八十元罢了,而且过得很舒服。

    “哎!听听是难以相信,算算却又再也省不了;一夫一妇开支六七十元,其实也不能算是浪费,只有中等人的生活罢了。可是住的就只能是亭子间,几家人家分住。在上海,鸽子笼生活竟是平常得很!quot;

    二老爷说着就带继美转了一个湾,“那边就是电车站了,我们坐电车回去罢。quot;

    六quot;上海之将来quot;

    又是晚上了。继美他们住的那旅馆又开始嘈杂起来。隔壁房间里新来了一伙客人,一进房就劈劈拍拍打起麻将来;艳装的年青女子,——看样子都有点quot;野气quot;的,不住地在房门外的走道中跑来跑去。忽然有一张纸片从门缝中塞了进来,继美拾起一看,却原来是什么女相士的广告,上面还印着那女相士的照片。这时房间里只有继美一个。老祖父由继成夫妇陪着到什么梦春阁听quot;说书quot;去了,两位太太刚出去买东西,两位老爷有应酬,珍小姐还没回来。

    继美是被派定了在这里看守quot;大营quot;的。他一会儿到窗前去望望quot;二十二层大厦quot;的电灯,一会儿又开了quot;无线电quot;;最后他翻着网篮里的书,忽然翻到了一本《新中华》杂志的附刊,《上海之将来》。

    “哦,上海之将来?quot;继美自言自语地说,就一页一页看下去。正觉得这quot;上海之将来quot;并不是他理想中的quot;定货quot;时,忽然房门上擦的一声响,珍小姐跳了进来。

    “怎么只有你一个?他们都到哪里去了?”珍小姐一边脱大衣,顺手丢在沙发上,一边没头苍蝇似的嚷着乱着:“呀!二哥!你今天不同我一道去,真真可惜!我又看见六十年前的上海了!六十年前!哈哈,你瞪大了眼睛活像条金鱼!告诉你,六十年前的上海!有两个上海!quot;

    “呀呀,装得像,可是谁也不信你呵!quot;继美冷冷地说,又低去头看那《上海之将来》。

    “骗你就不是人!听我说!quot;珍小姐劈手将那本书夺了去,往桌子上一掷,“我不是到闸北去么?啧啧,‘一二八日本人烧掉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茅盾散文集简介 >茅盾散文集目录 > 上海——大都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