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
四、人家把作者来比美国的辛克莱,这在大规模表现社会方面是相同的,然其作风,拿以及、来比《石炭王》、《煤油》、《波士顿》,特别是《屠场》,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截然不同点来,一个是用排山倒海的宣传家的方法,一个却是用嫣嫣动人叙述者的态度。五、在的收笔,我老是感觉到太突然,我想假使作者从吴荪甫宣布停工上,再写一段工人的罢工和示威,这不但可挽回在意识上的歪曲,同时更可增加的影响与力量。quot;(按:此文原件排错字很多,其中显而易见者,已为改正。)

    现在要介绍朱明的《读子夜》,此文写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可能是瞿秋白所说quot;直到现在为止,我并没有看见一篇比较有系统的批评quot;之一、朱明,大概是个笔名,真人是谁,我不知道。此文刊登于三三年四月出版之《出版消息》。文章开头赞扬大规模地把中国的社会现象描写着,“在没有人同他争斗的现在,他四顾无人的霍地一声,把重鼎举起来了。”然后此文谈到的文字风格,说quot;久居中国的巴克夫人(按即翻译《水浒》为英文的赛珍珠)曾断言中国新小说的收获,将是中国旧小说与西洋小说的结晶品。在我们不同的场合上,这说话也可以说是对的。而茅盾的作品便是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东西。quot;这位朱明在赞美中国旧小说的表现方法后,说是旧小说quot;容易走上缺乏文字能力的大众里去quot;,忽然拉扯到quot;近来欧美产生的所谓报告文学、纪录文学的形式,也未尝不是这一方面的趋向quot;。从上引的短文数语,我猜想朱明其人大概是研究社会科学的,但对文学却不很在行。朱明又说:“的大规模的社会描写,浅易圆熟而又生动有力,以及近于同路人的意识这几点上讲来,茅盾又可以说是中国的辛克莱。quot;原来瞿秋白确是读过朱明这篇文章,故在《读子夜》中提到quot;有人quot;把茅盾比做辛克莱。朱明文中又说:“就描写立点来看,他各方面写的很少,也只着力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吴荪甫的奋力于他的企业,以至失败的始末,而终篇未暗示光明的去处。quot;他在文末又说:“还有革命的命令主义,是那时确有的现象。但我们要知道,革命虽说是一种艺术,须要艺术的方法,而同时也是一件艰苦的工作,非要有铁的纪律不可。尤其在重感情怕艰苦的知识分子,有时也只有在严重的命令之下方能完成他的工作。茅盾在中对于命令主义固然指摘出来了,而取消主义的气氛却因而很强烈,没有给他们一个适当的处置哟!quot;从这几句话,我猜想作者大概是一个忠实的立三路线者。

    《读书与出版》是小型刊物。我曾剪存的片段,不注明是第几篇,及出版的年、月、日,虽然它尽有注明的可能。这刊物有“读什么书quot;一栏,卢艺植的《读子夜》便是刊在这一栏的。作者不注明写此文的年、月、日,但文末有quot;于光华大学quot;五字,不知他是光华大学的教员还是学生。这篇文章也属于瞿秋白所谓没有对作系统地评论这一类。但观其词汇,动辄言quot;把握quot;,可以猜想他是社会科学(这在当时,是马克思主义的代用词)的研究者。这篇文章不长,除了略述内容外,在讲到书中地下党员时,说quot;至于克佐甫,他只是出令,而蔡真、玛金更是被动地去宣传、鼓动,他们很忙迫,但他们实是在做党的工作;虽然他们以为这是指导的工作;他们讲的、论辩的,只是新术语,而这却又使这完成社会革命使命的阶级中人,如月大姐等不解,而焦急的。其实他们劳动者只需行动,不要他们,也不懂他们高深的理论,而他们至多也不过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同路人。quot;这段话很奇怪。既然是党员,便不是同路人。而且,说劳动者只需行动,不要地下党员的领导(即使这些领导者是不胜任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茅盾散文集简介 >茅盾散文集目录 > 《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