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
济现状,决定将纱厂改为丝厂。因为,当时中国的工业产起以外销为主要业务的,唯有厂经(即机器缫成的丝),而且在法国里昂,美国纽约市场早已站稳脚跟,但此时受日本丝之竞争而渐趋于失利之地位。

    这三个月中,好像重温读过的书,我又访问了从前在卢公馆所遇到,并曾和他们长谈过的同乡亲戚故旧。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这一次重访同乡故旧,在他们的谈话中,使我知道仅一九三○年,上海的丝厂由原来的一百家变成七十家。无锡丝厂由原来的七十家变成四十家。广东丝厂的困难也差不多。其他苏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各丝厂十之八九倒闭。四川丝厂宣告停业的,二、三十家。这都是日本丝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结果。这坚定了我的以丝厂作为中的主要工厂的信心。我又从同乡故旧的口中知道,一九二九年中国火柴厂宣告破产的,江苏上海九家,浙江三家,河北三家,山西四家,吉林三家,辽宁三家,广州十三家。这又坚定了我以内销为主的火柴厂作为中国民族工业受日本和瑞典的同行的竞争而在国内不能立足的原定计划。这便是我用力描写周仲伟及其工厂之最后悲剧的原因。

    同时我再一次参观了丝厂和火柴厂。我是第一次写企业家,该把这些企业家写成怎样的性格,是颇费踌躇的。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经验,我算是有了一点。这就是把最熟悉的真人们的性格经过综合、分析,而后求得最近似的典型性格。这个原则,自然也可适用于创造企业家的典型性格。吴荪甫的性格就是这样创造的;吴的果断,有魄力,有时十分冷静,有时暴跳如雷,对手下人的要求十分严格,部分取之于我对卢表叔的观察,部分取之于别的同乡之从事于工业者。周仲伟的性格在书中算是另一种典型,我同样是综合数人而创造的。

    在决定改写长篇小说之后,我就重新构思写出了一个《提要》和一个简单的提纲,在我的眼疾完全治愈,并续写完了《路》之后,又据此提纲写出了约有若干册的详细的分章大纲。现在这些大纲都丢失了,但那个《提要》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这个《提要》字数不算多,我就把它抄在下面。因为从中可以窥见我写的最初的设想。

    提要

    两大资产阶级的团体:

    吴荪甫为主要人物之工业资本家团体;内包:

    a.买办而兼火柴厂主的周仲伟。

    b.航商某甲,又在筹办长途汽车公司。

    c.矿商某乙,中兴煤矿公司。

    d.同为丝厂但被压迫之朱吟秋。

    e.丝绸厂主某丙,后亦被吞并。

    f.卷烟厂主某丁。

    赵伯韬为主要人物之银行资本家团体;内包:

    a.韩孟翔,交易所经纪人。

    b.大地主某甲。

    c.杜竹斋,钱业。后在工业资本团与银行资本团

    冲突尖锐化之时,他守了中立。

    d.研究系之银行家,某信托公司总经理。介于此两大团体间的资产阶级分子:

    a.陆匡时,交易所经纪人,因为空户所累而致破

    产逃亡。

    b.某甲,因内地匪多,挟资到上海来为游资的。

    破产。

    c.某乙,某丙,在革命后做官两年,刮了十余万,

    现亦在上海为公债投机事业。破产。

    d.某丁,赋闲的某军官,与雷参谋为密友,曾一

    时为赵伯韬之同谋公债倒把者。

    e.李玉亭,经济学家,赵伯韬的军师,然实为赵

    之工具。

    f.某庚,小钱庄老板,即做空而累及陆匡时者,

    然他本人并不亏本,他先逃走。

    g.某辛,中等商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茅盾散文集简介 >茅盾散文集目录 > 《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