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塞外江南
办大学的第一所。现有学生五十一人(其中女生九人),都是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经过三年至八年的劳动锻炼或基层工作锻炼的青年农民和乡干部。这第一批入学的学生都经过考试(政治、物理、化学、达尔文主义基础知识),他们现在所学的功课都是根据当地当时和未来发展的生产需要而订立的,共十一门。学生们每星期有两个半天上课,每天晚间两个小时的复习和讨论,因此,完全实现了学习和劳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东盛乡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就普及了小学教育,今年又普及了中等教育;全乡三千多青年中只有四名半文盲,60%的青年农民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大跃进中,全乡涌起了民办教育的干劲,新建的初中、高中七所,业余高小三十六所,业余初中十五所,业余高中十二所。把这些数目字和全乡人口(三千三百多户,人口的数字我忘记了,假定五口一户就是一万六千五百多口),一比较,就可以想见教育普及的情况。业余的农业大学现在只有五十一名学生,可是报名投考第二批的,已经有三、四百人。
金时龙合作社是东盛乡八个合作社中最大的一个,它拥有全乡耕地的三分之一,人口的一半多,因此,现在已经出现了必须再合并(把其余的七个小社和金社合并)然后在人力和资金等调配方面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形势。据说这件事不久就可实现。那时候,这个最早成立、命名为quot;黎明quot;的高级合作社(金时龙是劳模,全国人大代表,黎明社的创办人,现社长),大概在全国又将考上第一;你想,土地九千多垧,人口一万五、六千,有那样多的学校,几乎没有文盲,青年的60%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这不突出么?还不是全国第一么?
我因为时间不够,只在黎明社走马看花而已,可是,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你看,铁工厂正为新式农具、为技术革命而跃进,砖瓦厂正为改建社员的住宅而准备材料,卫生所、妇幼保健站多么整洁而且设备完全,供销合作社的书刊部分有四百多种的书籍。此外,还有群众图书室八个,田间读报组七十四个,社员订阅日报四、五种,三百多份,光是《红旗》,就订阅七十份(第三季度订阅《红旗》的,朝文版增至六十一份,汉文版增至二十七份),订阅其他刊物共五百多份。社员对我说:解放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他们连学习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都被剥夺,现在他们自己办学校,办业余大学,这真是天壤之别。这都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活生生的成绩。
这个社的文艺活动,单看下面的数字,也可以想见它的活跃。全社有八个俱乐部(每个生产队一个),一个中心俱乐部,业余演员四百五十人。俱乐部分四组:创作,表演,体育,宣传。去冬今春,水利建设紧张时,每晚都有千多人在野外工作,文艺队也是每晚在工地表演。我在参观这个社的时候,看出它的quot;画廊报quot;十分精彩。quot;画廊报quot;在延边农村很普遍,每个合作社都有。这是贴在壁上的大幅宣传画,彩色,十几幅在一起,所以称为quot;画廊quot;;这些画经常更换,配合中心任务,所以是quot;报quot;。黎明社的画廊报中有一幅大画,标题是quot;叫高山低头,令河水让路quot;,一个巨人一手按住一个山头,另一手托开一个山头,两山之间河水滚滚而过,画得生动有力。农民的业余画家中,有不少天才。
东盛乡黎明社的业余农业大学完全实现了学习和劳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是上面已经说过的了;现在再来看正规的大、中、小学是怎样的。据我所见,劳动已经成为延边各级正规学校的正规课程了。
例如延吉市第二中心小学,学生二千多,学生年龄七——十五岁,没有超龄儿童。主要劳动是农业劳动和手工业劳动,有土地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