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海南杂忆
    我们到了那有名的quot;天涯海角quot;。

    从前我有一个习惯:每逢游览名胜古迹,总得先找些线装书,读一读前人(当然大多数是文学家)对于这个地方的记载——题咏、游记等等。

    后来从实践中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当我阅读前人的题咏或游记之时,确实很受感染,陶陶然有卧游之乐;但是一到现场,不免有点失望(即使不是大失所望),觉得前人的十分华赡的诗词游记骗了我了。例如,在游桂林的七星岩以前,我从《桂林府志》里读到好几篇诗、词以及骈四俪六的游记,可是一进了洞,才知道文人之笔之可畏——能化平凡为神奇。

    这次游quot;天涯海角quot;,就没有按照老习惯,皇皇然作quot;思想上的准备quot;。

    然而仍然有过主观上的想象。以为顾名思义,这个地方大概是一条陆地,突入海中,碧涛澎湃,前去无路。

    但是错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所谓quot;天涯海角quot;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未见其quot;角quot;。至于quot;天涯quot;,我想象得到千数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的理由,但是今天,人定胜天,这里的公路是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大,沿途经过的名胜,有盐场、铁矿等等,这哪里是quot;天涯quot;?

    出乎我的意外,这个quot;海角quot;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看到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平地;数尺之外,碧浪轻轻拍打岩根。我们当时说笑话:可惜我们都老了,不然,一定要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谈半天情话。

    然而这些怪石头,叫我想起题名为《像耳山》的苏东坡的一首五言绝句: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感慨寄托之深,直到最近五十年前,凡读此诗者,大概要同声浩叹。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府志》,在quot;谪宦quot;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凡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quot;流寓quot;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这些人,不都是quot;补天遗quot;的quot;道旁石quot;么?当然,苏东坡写这首诗时,并没料到在他以后,被贬逐到这个岛上的宋代名臣,就有五个人是因为反对和议、力主抗金而获罪的,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与胡铨。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quot;补天quot;,而被放逐到这quot;地陷东南quot;的海岛作quot;道旁石quot;。千载以下,真叫人读了苏东坡这首诗同声一叹!

    经营海南岛,始于汉朝;我不敢替汉朝吹牛,乱说它曾经如何经营这颗南海的明珠。但是,即使汉朝把这个quot;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quot;的宝岛只作为采珠之场,可是它到底也没有把它作为放逐罪人的地方。大概从唐朝开始,这块地方被皇帝看中了;可是,宋朝更甚于唐朝。宋太宗贬逐卢多逊至崖州的诏书,就有这样两句:“特宽尽室之诛,止用投荒之典quot;。原来宋朝皇帝把放逐到海南岛视为仅比满门抄斩罪减一等,你看,他们把这个地方当作怎样的quot;险恶军州quot;。

    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参观兴隆农场的时候,我又一次想起了历史上的这个海岛,又一次想起了苏东坡那首诗。兴隆农场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你如果想参观整个农场,坐汽车转一转,也得一天两天。从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茅盾散文集简介 >茅盾散文集目录 > 海南杂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