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文學的使命


    中國人尚有西洋人所沒有的,是對於世變的感知性。左傳裏記不得是誰了,他見伊洛之間有被髮野祭者,曰:「不出十年,此地其為戎乎?吾其左衽矣。」後來果然是戎狄入侵,要齊桓公用管仲來尊王攘夷。這種預知,實從早先的祭政一體而來。西洋的宗教亦有先知,而惟中國的是不落宗教,直接從天道與人事來感知。而且中國的是民間亦皆有此感知。

    印度有講世界劫壞,基督教有講世界末日,但中國的則是易經裏講的「履霜堅冰至」的一個「機」字。一年有春夏秋冬,歷史上亦是有盛衰的季節。世界古代民族多有骨卜與占星術,而中國的卜筮與夜觀天象,則惟借以興感,像風過水面,「託微波以陳辭」,對時世的亦惟是這種感知,故又曰、「天道幽微難言」。這最嫵媚,天道亦像女孩子的說話,似真似假,不像迷信的著實。中國人的這種對時世變動之兆的感知,關係到中國史上獨有的民間起兵,亦使中國文學多有了一個境界。

    對於時世變動的感知,在民的文學裏有童謠與讖緯,與漁樵閑話。在士的文學裏是詩文裏多有講滄海桑田,詞裏有浪淘沙。劉禹錫的六朝懷古詩的「金陵王氣黯然終」,與姜白石的詞裏的寫靖康金兵陷汴京,徽欽二帝被俘,宗室遷都臨安,「追想當年事,殆天意,非人力。」元明曲如長生殿裏安祿山亂後李龜年的唱詞十分悲壯,與桃花扇裏清兵南下,史可法在揚州兵敗的激烈盡忠,皆有一種「天意如此」的蒼涼。一部三國演義若去了天意二字就沒有歷史人事的風姿了。拜倫的哀希臘詩,與吉朋的羅馬帝國興亡史,皆沒有天意,只見是人事的狹塞。希臘荷馬史詩裏是有神意,而無中國說的天意,所以荷馬史詩裏的亦只見是人事的狹塞。馬克斯講資本主義沒落,但是亦不知尚有天意。所以他推斷的不準。

    中國民間的想法是個人的小事亦有著個天意,人事是非分明,而天意則在是非之初,充滿了未知與創造性。我們的新文學運動就是要脫離追從西洋文學的無知,再開中國文學的天意人事的領域,不要單曉得時髦,即要曉得時代。要學孫先生的革命是革的天命與世運,使中國與世界的歷史又有一飛躍。對時代的敏感在文學裏是知性最高的一面,其實今天應當有人寫一部民國史,要寫得像史記一樣的好文章。

    我們當前的目標還是在反共,光復大陸。但這必定要有思想。最近看了夏之炎的「北京最寒冷的冬天」與「絕對零度下的鋼」,暴露大陸現狀,很是難得,但是作者所希望的只是民主的社會主義,根本上他並沒有否定共產,可見大陸上今日思想的貧薄,所以這兩部著作並不能讀了使人興起。從革命的意義來看,還是張愛玲的「赤地之戀」第一,陳若曦的「尹縣長」第二,夏之炎的這兩部著作只可當作資料。

    真真天才的作品雖然不到思想,它亦是革命的,像張愛玲的「赤地之戀」與「年輕的時候」,像朱天文的「青青子衿」與朱天心的「擊壤歌」,甚至看起來似乎與革命無關。因為文學是只要寫了革命的感,不必寫革命的思想,亦可以是完全的。但是若要造成一個時代的革命氣候,則必定要講思想,所以還要有理論文。

    為達成孫先生交下來的革命,我們今日須要有像反秦朝的劉邦,討平黃巾賊的曹操的天啟英雄,與張良、韓信、王猛、崔浩這樣知道世界形勢的智略之士。但是有潮纔能有潮頭,歷史上這樣的人才是只有在時代的新節氣中纔能出生,像竹筍的在時令節氣中纔能茁出來,而醞釀時代的新節氣的則是革命的思想運動。

    文章與英雄都如花,我們要來醞釀節氣。

    丁巳年(編按、民國六十六年)八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中国文学史话简介 >中国文学史话目录 > 文學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