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恶声论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五日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河南》月刊第八期,署名迅行。原为句读。
(2)槁梧古琴。《庄子·德充符》:“据槁梧而瞑。”(3)须弥梵文Sumeru音译的不确切的略称,意为“妙高”,古印度神话和佛教传说中的大山名。
(4)元驹贲焉《大戴礼·夏小正》:“十二月,元驹贲。”北周卢辩注:元驹“蚁也。贲者走于地中也。”
(5)习飞蠕动昆虫的飞行爬动。《淮南子·原道训》:“跂行喙息,习飞蠕动,待而后朱,莫知其德。”
(6)萧索指秋季。宋代范仲淹《恨赋》:“秋日萧索,浮云无光。”伏藏,指冬季。汉代伏胜《尚书大传》:“北方者何也?伏方也。伏方也者,万物之方伏。物之方伏,则何以为之冬?冬者中也,中也者,物方藏于中也。”
(7)权舆《诗经·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毛传:“权舆,始也。”
(8)危心心怀畏惧的意思。《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
(9)营卫即荣卫。沈曾植《海日楼札丛》卷四:“荣,大血管也。卫,微丝管也。”
(10)半同托。
(11)颛蒙愚昧。汉代扬雄《法言·学行》:“天降生民,倥侗颛蒙。”
(12)贞虫《淮南子·原道训》:“……蚊蛲贞虫,蠕动跂作,皆知其所喜憎利害者。”汉代高诱注:“贞虫,细腰之属。”(13)亻马同骂。
(14)胜民被征服国家的人民。
(15)从于唱喁随声附和的意思。《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后者唱喁。”于,同吁。
(16)奥古斯丁(A.Augustinus,354—430)古迦太基国(今突尼斯)的神学者,基督教主教,著有《天主之城》等。托尔斯泰(I.J.LMNOLP,1828—1910),俄国作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约翰卢骚(J.J.Rousseau,1712—1778),通译让·雅克·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著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他们都著有自传性的《忏悔录》。(17)性解天才,这个词来自严复译述的《天演论》。竺生,同笃生,涌现的意思。
(18)形上指精神。《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9)吠陁或译韦陀,印度最古的宗教、哲学、文学经典名,这里借指印度。
(20)因陁罗印度神话中的雷神,又是佛教中最高的神“帝释天”。
(21)希伯来犹太民族的又一名称,相传公元前一千多年,在民族领袖摩西的领率下,从埃及归巴勒斯坦建国。希伯来人的典籍《旧约全书》,包括文学作品、历史传说以及有关宗教的传说等,后来成为基督教《圣经》的一部分。
(22)覆载指天地。
(23)百昌万物。《庄子·在宥》:“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24)质力指化学、物理。
(25)傎通颠。
(26)黑格尔(E.H.Haeckel,1834—1919)通译海克尔,德国生物学家。著有《宇宙之谜》、《人类发展史》、《作为宗教和科学之间的钮带的一元论》等。他主张科学与宗教结成联盟,建立“一元论的宗教”,在“理性的宫殿”里供奉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女神。(27)官品指生物。严复在《天演论·能实》的按语中说:“有生者如人禽虫鱼鸟木之属,为有官之物,是名官品。”(28)尼*
(31)黄帝之伐某尤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