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科学与政治
我认为,知识的横向扩散就属于这一种懒惰,即使人们整整一生都在勤奋地劳动。
让-弗朗索瓦——你谈到“小”问题。我认为,这不是好的区分法。应该说是一些与精神实现有关的问题和一些与之无关的问题。但是一个问题虽然与精神实现无关,却有可能是大问题。
马蒂厄——一切取决于人们怎样去看待。金融崩溃对于一个野心勃勃的银行家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对于那个厌倦了俗世上的事务的人来说就是小问题。但我们再来谈谈懒惰。对付第一种形式的懒惰,即除了吃和睡之外没有任何欲求的懒惰,其反毒剂是反思死亡和不恒久。人们不能预见到死亡的时刻,也不能预见到引发死亡的环境。所以,应该一秒钟也不浪费地转向本质问题。对付第二种懒惰,即阻碍我们投身于一种精神追求的懒惰,其反毒剂是反思这种内心改造带给我们的益处。对于第三种懒惰,即让细节先于本质的懒惰,其反毒剂乃是要清楚地认识到完成我们无穷计划的惟一手段,就是放下这些计划,不要等待太久,就转向那赋予生存以意义的事物。生命是短暂的,如果人们想开发某些内在的品质,任何时候献身于此,永远都不算早。
让-弗朗索瓦——你重提了布莱兹·帕斯卡尔所给的“娱乐”的定义,娱乐使我们偏离本质。他也将科学研究——即Lbido sciendi①——划分在娱乐之中,而他自己在科学研究方面是非常杰出的。这是一个错误。不应当向科学要求精神实现,同样,也不应当认为精神实现能取代科学。科学与技术回答某些问题。它们首先满足认识的渴求,而认识的渴求无论如何都是人类存在者的一个基本属征。并且,通过它们的实践运用,它们解决了很多人类问题。在这方面我是十八世纪的一个儿子。我相信技术的进步。我相信技术进步被良好指导时带来的益处。我相信通过技术进步而达到的人类条件的改善。但是它在我们将要笼统地称为道德领域里、在智慧的领域、在对个人平衡与安全得救的追求领域里,留下了一个真空。
①拉丁文:知的欲念。帕斯卡尔有关求知欲的文字见《思想录》第七编第四百五十八节和第四百六十节等,帕斯卡尔将世间的事物列为三类,即libido sentiendi,libido sciendi,libido dominandi(感的欲念、知的欲念、统治的欲念)。何兆武先生译为“肉体的欲念、眼睛的欲念、骄傲的欲念”,并指出见于《圣经》“约翰第一书”第二章第十六节。法文本《圣经》该节作:“世间的一切,肉体的欲念、眼睛的欲念、本领的炫耀,都不是来自天父,而是来自这个世界。”
我觉得,这个真空可以在两个层面得到填充。第一个层面,佛教就是其中的例子之一。而这也解释了它当前在西方的传播,由于它与传统主义的伊斯兰教相反,不作任何的战斗性宣传,所以这种传播更加令人关注。只在人们要求它去的时候,它才去到某个地方,或者是,人们驱赶它而迫使它去到某个地方,当然这是不幸的。第二个属性,或者说填充这个真空的第二个工具——这里,我再回来谈谈我刚才说过的话——我相信这仍然是政治社会的重新组合(reorganisation)。我认为十八世纪的基本直觉仍然是正确的。只不过是人们做错了。我固然相信民主社会的价值,相信这样一种事实的深刻道德意义,也就是使每个个体都有能力担负民主责任,都有可能向他选出的行使权力的那些人即他的代理人提出质问。极权主义的偏差不应使我们相信我们应当放弃建设公正社会的假设。极权主义制度的崩溃不应当使我们转而不再认为正义的某一种属性是通过建设一个公正的世界性社会而达到的,而是恰恰相反,应当使我们想到,由于让极权主义篡取了民主的抱负,我们已经在这种建设中极大地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