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苏伊士运河事件及以后
    保守党关于政策问题的考虑也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激进。把近年来保守党出版的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一个国家》(1950年10月)及《变革是我们的盟友》(1954年5月)进行比较,就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两部著作是由一批才华横溢的年轻议员撰写的。他们包括伊诺克·鲍威尔、安格斯·莫德、罗伯特·卡尔及特德·希思、伊恩·麦克劳德(后两位只参加《一个国家》的撰写工作)。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涉及的是社会政策,而社会政策是一个很难的话题,特别是在保守党政府不得不减少公共开支的时候。但该文件相对温和的态度表明保守党采取的是守势的办法和思想。文件强调(当然很有说服力地强调)保守党仍将致力于建立一个福利quot;安全网quot;,保证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不能低于某一标准,保守党也将坚持安东尼·艾登提出的济贫而不是劫富的主张。

    《变革是我们的盟友》是一份更为令人振奋的文件。80年代后期,我重温这个文件,发现我成为党的领袖后我们对许多事情的分析与书中的相同。本书从探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经济中的集体主义不断扩大的原因写起,然后大胆地批驳了那种和平时期应该继续像二战时期那样对经济进行计划的论调。本书甚至指出了一个每个人都知道是正确的,但战后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人说出的事实,即不管战时的计划体制在当时国家面临紧急情况时是多么必要的,它仍然是低效的、浪费的、官僚的。如果把贝弗里奇勋爵在他的非官方研究报告《一个自由社会的充分就业》(1944年出版)中提出的设想与十年后的情况作个回顾性比较,就更能揭示对经济进行详尽预测并制订数量指标的经济计划之愚蠢与荒唐。令人敬佩的是报告的一切论述均在情理之中。《变革是我们的盟友》及翌年的保守党竞选宣言的作者们没有做的——这不是说我当时已想到他们应该做——建议从根本上消灭工业中的集体主义,或者对福利国家进根本性的改革。50年代中期以来,保守党至少已经开始考虑对自由市场进行一项连续性分析。一旦保守党有了执政的机会,将可能自然导致自由市场政策。但未来情势的发展并非如此。

    1955年4月,丘吉尔辞去首相职务,由安东尼·艾登接替。接着很快发生了一连串事件,举行了新的大选,产生一个新的保守党政府,政府在苏伊士运河事件上惨败,哈罗德·麦克米论——这个善于变革的人入主唐宁街10号。

    在1955年5月的大选运动中,我到一些选区发表演讲,这对我来说基本上是枯燥无味的事。一旦你当过候选人,其他的事情均对你没有吸引力了。另外,大家对此次大选的结果看得比较清楚。果然不出所料,保守党以超出对手58席的优势赢得大选的胜利。但艾登政府的政治蜜月期却十分短暂。艾登政府上台后不久即觉得拉布·巴特勒在选举前制订的预算太宽松,随后就于10月制订了一个较为紧缩的预算,这使巴特勒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6个月后,哈罗德·麦克米伦取代巴特勒任财政大臣——也使政府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但是,真正使艾登垮台的将是外交事务。

    1956年7月至11月的苏伊士运河危机的背景一直是各界不断讨论的问题。当时,大家总的感觉,至少保守党人的感觉是英国作为一个强国不能受到纳赛尔的埃及的摆布,应该教训埃及一下,决不能鼓励专制者。当时,公众对英法及以色列是如何合作的许多细节并不知道。因此,对我们来讲,安东尼·纳丁及后来我的老朋友爱德华·博伊尔为抗议政府干预运河事务而辞职几乎是难以理解的。虽然即使这么多年后我仍然不能表示赞成,但现在觉得更容易理解他们的行动。

    在苏伊士运河事件中,要在利益和原则之间找到平衡,决非易事。我丝毫不怀疑英国有权对纳赛尔非法攫取国际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撒切尔夫人:通往权力之路简介 >撒切尔夫人:通往权力之路目录 > 第三节 苏伊士运河事件及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