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2
·你·们”。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儿女,我们从不是任何人的奴隶”。〕
《约翰福音》第8章、第30—33节: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就有许多人信他。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从来没有作过谁的奴仆”。
信徒与真信徒二者之间是大有不同的。我们只须告诉他们说真理将使他们自由,就能识别他们了;因为假如他们回答说,他们是自由的而且他们自己就能脱离魔鬼的奴役,他们便确实是信徒,但却不是真信徒。
669—762(520)646—761
法律并不曾摧毁天性,而是教诲了天性;神恩并不曾摧毁法律,而是使得它行动。
由受洗所得的信心乃是基督徒与皈依者全部生命的根源。
674—765(521)651—762
神恩将永远存在于世界,——天性也是如此,——从而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天然的。
所以就永远会有皮拉基派,永远会有天主教徒,并且永远会有斗争;因为第一次的诞生造成了一种人,而第二次诞生的神恩则造成了另一种人。
667—767(522)669—694
法律责成人去做它所没有给予的。神恩则给予人以它所责成的。
675—433(523)656—698
一切信仰全在于耶稣基督与亚当;一切道德全在于欲念与神恩。
676—670(524)766—705
没有什么学说比如下这种学说更适于人类的了:这种学说由于人永远都暴露在绝望与骄傲的双重危险之下的缘故,便教导人认识自己接受神恩与丧失神恩的双重可能性。
392—285(525)664—699
哲学家并没有规定相应于这两种状态的情操。
他们鼓舞了纯粹伟大的情绪,而那却不是人类的状态。
他们鼓舞了纯粹卑贱的情绪,而那也不是人类的状态。
卑贱的情绪是必须有的,但不是出自天性而是出自悔罪;不是为了要停滞于其中,而是为了要步入伟大。伟大的情绪是必须有的,但不是出自优异而是出自神恩,并且是在已经经历了卑贱之后。
677—668(526)663—706
可悲说服人绝望,骄傲说服人自满。道成肉身则以人所需要的补救之道的伟大而向人显示了他的可悲之伟大。
75—383(527)666—707
认识上帝而不认识自己的可悲,便形成骄傲。认识自己的可悲而不认识上帝,便形成绝望。认识耶稣基督则形成中道,因为我们在其中会发见既有上帝又有我们的可悲。
678—506(528)519—710
耶稣基督就是一个我们与他接近而不骄傲、我们向他屈卑而不绝望的上帝。
679—669(529)782—711
……没有一种屈卑使我们不可能获得善,也没有一种圣洁使我们不可能免除恶。
680—757(530)673—712
曾有一个人有一天向我说起,他做过忏悔出来后是非常愉悦而有信心的。又有一个人向我说起,他仍然怀着恐惧。于是我就想,我们可以把这两个人合为一个好人,他们每一个都缺少自己所并不具备的另一方的情操。别的事情也往往同样如此。
662—764(531)671—713
懂得自己主人的意志的人将受到更多的鞭挞,因为他由于有知识而具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