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永远的分离
葬在万花山。王明华的棺木在他墓穴的右侧,左侧是福芝芳的寿穴。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有关部门准备为梅兰芳修建墓地,梅兰芳的长子梅葆琛参加设计制图。然而,未及正式施工,“文革”开始了,修墓一事暂时搁浅。“文革”期间,当造反派、红卫兵扛着工具冲向万花山试图挖掘梅兰芳的坟时,却因为墓前尚未立碑始终找不到坟的准确位置而无奈作罢。直到1983年,梅葆琛关于修缮梅兰芳墓的报告得以批准。墓地最终采用的是梅葆琛的设计:“汉白玉墓碑高2.5米,宽1米,被镶嵌在墓后的虎皮石弓形围墙的中间,在墓碑前正中间安置长方形花岗石墓头,四周是一朵四瓣花形的梅花。”这朵四瓣花形的梅花极具象征意义,象征着“梅氏兄妹四人,一人一边陪伴在父亲的身后。”(梅葆琛语)

    孟小冬一生信佛。尽管她很迷信,忌讳说“死”,但她早就安排了自己的最终属地——佛教公墓。她曾悄悄地托友人陆京士代为物色墓地。陆京士找来找去,找到台北县树林镇山佳佛教公墓。这块墓地的原主人因为移民美国而急于转手。陆京士获悉后,赶紧告诉孟小冬。孟小冬随即将墓地买了下来,然后请人设计墓园。设计图画了两稿,她一直不满意。5月24日,也就是她发病前一天、她去世前两天,她才终于认可了设计图。公祭过后,孟小冬的灵柩被送往墓地。墓碑上的“杜母孟太夫人墓”由张大千题写。

    从此,梅兰芳和孟小冬,一个长眠于大陆,一个沉睡于台湾。生前,他俩始终回避着对方;死后,一道海峡将他俩永远隔开。也许,这符合他俩的心愿。恩已断义已绝,那情,也早已消失。

    真的一切都过去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梅兰芳和孟小冬简介 >梅兰芳和孟小冬目录 > 永远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