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英豪
率一万多精兵驰援,并在孟津和石梁打败后赵军队,俘杀五千多人。至此,前赵后赵完全撕破脸面,公开交战。
石勒大怒,马上命中山公石虎率四万步骑飞驰成皋关,与前赵中山王刘岳大战于洛水。刘岳大败,退守石梁。刘曜亲率大军增援,夜中军营多次无故溃乱,只得撤回长安。最后,石虎攻克石梁,俘虏了刘岳等前赵将领八十多人,坑杀前赵士兵一万多人。此战过后,石勒的力量已经扩展至淮河流域。
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石勒发动了灭前赵的战役。但刘曜一战小胜,大败石虎于高侯原(山西闻喜)。前赵乘胜前进,但没有直接扑向襄国,而是包围了洛阳。年底,石勒孤注一掷,亲自率兵前往,与刘曜决战。洛阳一战,石勒大胜,擒杀前赵皇帝刘曜,灭了前赵(详见《血海中原的狼头大纛》)。
大胜之后,群臣功进。东晋成帝咸和五年(330),石勒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不久,他索性直接称帝,改元建平。至此,中国北方几乎全部归于赵土,此后,一直到石勒去世,后赵与东晋也没有特别大的战事,双方以淮水为界,暂时休战,各自经营内务。
灭前赵,称皇帝,石勒的后赵达到了鼎盛时期。夷汉宾服,四方来朝。得意之际,在一次宴见高句丽使臣的大会上,石勒酒酣之余,问身边的近臣徐光:“朕与古代君主相比,能和谁相仿呢”?
徐光当然捡好听的话讲:“陛下神武筹略比汉高祖刘邦还高,雄艺英武可比魏武帝曹操,有史以来,轩辕皇帝第一,陛下您排第二。”
石勒闻言大笑,说:“爱卿所言太过。人应该有自知之明啊!朕若逢汉高祖,当北面而事之。若遇光武帝刘秀,当与其并驱中原,鹿死谁手,亦未可知。大丈夫行事应磊磊落落,朕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母,狐猸以取天下也。所以,朕之才能当在刘邦、刘秀之间的样子,又怎能与轩辕皇帝相提并论呢?”
群臣皆顿首称万岁。心服、口服,不得不服。
帝王最难身后事
石勒称赵王后,其心腹谋臣张宾已经去世。石勒当时深加痛惜,哭叹说:“老天不欲我成就大事,怎么这么早就夺去我的右侯呵!”后来,他与谋士徐光、程遐等人议事,常常觉得这些人水平太低,使他时时感叹:“右侯(张宾)舍我去,令我与此辈共事,岂非酷乎!”
石勒后期,继承人问题也是他很矛盾的事情。其太子石弘,“幼有孝行,以恭谨自守”,自小跟随汉儒学典籍,文质彬彬。想起自己的太子平素亲近文士,石勒也很担忧,对徐光说:“太子文弱,殊不似将家子弟。”徐光回曰:“汉高祖以马上取天下,孝文帝以玄默守之,圣人之后,必有胜残去杀者,天之道也。”石勒闻言大悦,觉得很有道理。
徐光因之进言:“皇太子仁孝温恭,中山王(石虎)雄暴多诈,陛下一旦不讳(死亡),臣恐社稷必危,应渐夺中山王威权,使太子早参朝政。”石勒点头。
右仆射徐遐是皇太子石弘的亲舅,他更加担心国家的安危,也向石勒进言:“中山王石虎勇武权智,群臣莫及,但其本性残忍,骄横不法,其诸子皆掌兵权。陛下在,自当无事,应早除之,以安天下大计。”
石勒不听:“今天下未平,太子年轻,正要依靠中山王辅佐。”
徐光、程遐二人日夜忧心,合计道:“中山王石虎深恨我们两人,一旦主上晏驾,皇太子必遭他的毒手,我们两人也难逃残戮,为了安国宁家,要拼死劝谏皇上除掉中山王。”
于是,趁另一次进见之机,徐光问石勒:“陛下拓平八州,帝有海内,但神情之间仍有不悦、忧虑之色,为什么呢?”
石勒答道:“吴蜀未平,书轨不一,司马氏犹据有江东,恐后人讥笑我未为一统天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