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0
关细节。我知道中国女人通常不愿意在公众面前名露面,你放心,我以给你用化名。”

    -------------------

    -------------------

    轰隆,轰隆……

    温和的噪音持续不断,矮胖的烟囱里喷淡淡的烟。无数人挤在一扇小小的窗前,如饥似渴地观摩里面那一串黑不溜秋的西洋机器。

    “让一让,让一让……该我了!”

    钢铁轮轴有节律地运作着,铜板上茶叶翻炒,发哗哗的声音。

    然后,铜锅里的茶叶通过链条,输送到筛网上,随后又转到另一个案板上捣压,最后,深色的茶叶从管道里倾泻而,几个伙计摆好马铁罐,接满之后,放到另一个平台上称重、密封……

    “这是博雅公司的新式制茶生产线!”林玉婵顾不得喝水,扯着嗓子喊,“做的茶,跟手工的,没有区别!众位街坊赏脸,待会有免费茶水喝……”

    有了郜德文的三千两银子注资,博雅公司赶在还款期限的最后一日,顺利付了尾款,拿到了徐建寅设计、旗记铁厂督造的蒸汽制茶机。

    就用刚刚兼并来的、德丰行的工作作坊,安装了锅炉机械,学习调试几天,开始上工。

    林玉婵不错眼珠地看着那规律的零件运转,又是豪,又是后怕。

    一个月前,她捧着空空的挎包坐在马路边,欲哭无泪。

    一场官司打得兵荒马乱。只要任何一个环节一点纰漏,这机器就运不到她眼前。

    不过现在,一切困难都成了过去式。借着大清朝洋务运动的东风,她终于从农耕时代跨越到蒸汽时代了!

    有着汉茶商“机器坏风水”的先例,林玉婵特意叮嘱,开工之日,该拜的神都要拜到,鞭炮往死里放,噪音扰到的邻八家都送茶叶,然后还请个风水先生,煞有介事地调整机器的方位,往兰开夏锅炉顶端糊了数个平安符,确保这洋人的物事到了中国也入乡随俗,乖乖干活,不给中国人惹事。

    厂区开放三天,请路过的乡亲随便参观,一解心中之惑。

    此外,还写信邀请各位股东莅临参观,看一看他的投资都用在了什地方。

    于是这几天,厂房周围人潮汹涌,大家都来围观这制茶的大怪兽。

    “全上海第一家蒸汽制茶商号!有诗为证——”

    棉花经理常保罗破例前来友情串场,文绉绉地朗读了己新写的几首小诗,专门歌颂眼前这划时代的钢铁怪兽。

    噼里啪啦,大家鼓掌。还有人当场应和,场面其乐融融。

    忽然有人注意到:“——哎,里面怎是个女的?她会用机器吗?”

    毛顺娘头上包着布,浓密的头发仍然里外进的露好几束。她拿着一个温度计,正细心调试生产细节。

    女孩子本身体力是弱项。这种用机器代替人力的新构想,她接受得最积极。加上本来就对制茶工序十分精通,没几天就操作得熟练,倒成了车间里的一把手。

    林玉婵在门外,笑着解释:“这是我公司的……嗯,技术经理!女子体弱,又细心,力气活做不来,更适合操作这些机器。大家见笑。”

    在如的中国,西洋机械刚刚引进沿海地区,“男人更适合操作机器”的刻板印象还没有形成。正相反,妇女由于体力上的限制,反而被认为是更适合使用机械助力。比如纺纱织布轧棉花,乡间田里早就有无数妇女使用小型机械生产劳动。

    所以林玉婵稍微带一带节奏,大家就接受了这个说法:“不是嘛。一个小囡,让她端这些大锅大勺,她也端不动啊,哈哈。”

    还有人好奇:“这个桶是干什的?——那个炉子呢?”

    林玉婵和几个博雅员工分工合作,化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女商(大清药wan)简介 >女商(大清药wan)目录 > 分卷阅读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