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条条大路通大唐
中秋节,兴庆宫大宴文武,群臣赋诗,轮到晁衡的时候,作诗云“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我人在长安,心在奈良,我家乡的那个山,顶上的月亮也升起来了,月亮圆的时候人也团圆。所以玄宗见他既然这么想家,那就回去吧。他这才跟着遣唐使的船回国。
晁衡跟李白、王维都是哥们儿,他走的时候李白、王维都给送别,依依不舍。王维赋诗《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晁衡一出海就遇到风暴,传回消息说晁大人遇难,李白都快哭死过去了,作诗云:“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后来消息传来没死,给刮到越南去了。那会儿那船是帆船,风一刮,又没指南针,就只好跟着感觉走,登陆之后一看是越南。晁衡说明身份,安南都护一看,原来您是秘书监晁大人,赶紧给送到长安去了,结果绕一圈又回去了。晁衡后来终老长安,客死在中国,终身没能回到日本国。因为你再出海,刮到印尼去就完了,好歹越南当时是中国领土,属于安南都护所管,你要是刮印尼去,当时那边不是中国地儿,麻烦了,再让土人吃了你。
晁衡是中日交流的典范,日本有很多这样到中国来做了官的留学生。
韩国进化史
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罗就是今天的朝鲜,隋朝时朝鲜半岛上还是三个国家,高丽、新罗和百济。其中高丽是最大的,在今天中国的东北都有它的领土,而新罗和百济就是在今天的韩国地区,半岛的南部。这三国鼎立。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三征高丽无功而返。唐太宗征高丽也是无功而返,他赫赫武功,征高丽的下场和隋炀帝相同。可能主要原因就是那个地方太冷,交通不便。唐高宗时,一开始打高丽也多次失败,曾派唐朝的名将苏定方带领猛将契苾何力多次征讨,以苏定方之能耐,虽然把高丽军打败了无数次,但最终都因为天寒路远,功亏一篑。于是唐高宗改变了外交策略,远交近攻,联络新罗去攻高丽和百济。
唐高宗娘兼老婆的武则天掌权时,派薛仁贵和李勣最后一次往伐,当时李勣已经73岁了,高龄挂帅出征,终于把高丽给灭了。灭掉高丽之后,高丽的王族勋臣这帮人就迁入中原,搁在山东,最终融入汉民族。后来朝鲜历史上又出现一个高丽王朝,那个高丽王朝是当地朝鲜人建立的王朝,跟这个高丽完全不是一回事,只不过打着高丽的旗号而已。唐朝还跟新罗联手去灭百济,唐罗联军一共是19万,其中唐军15万,新罗军4万,所以主要是唐军灭的百济。今天韩国人供奉的民族英雄,一个是李舜臣,那是抗日的,确实值得供奉,还有一个叫阶伯将军,韩国有很多他的画像、铜像,相当于韩国的文天祥,他就是百济的大将。当唐罗联军19万进攻百济的时候,百济王都投降了,就阶伯率五千勇士抵抗,最后全军覆没,战死沙场。
新罗是在唐王朝的帮助下,完成的统一,所以新罗跟唐朝的关系就非常的友好。新罗王朝的领土,不是今天全部的朝鲜半岛,当时唐朝和新罗的边界并不在鸭绿江,而是应该在大同江。今天的平壤以北,在当时还是中国的土地。中国皇上一过生日,新罗的女王都给皇上绣衣服,还得写赞诗,很恭顺。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的最多,最有名是汉学始祖崔致远,好像在扬州那个地方当过地方官。关于留学生问题,好像今天也差不多,你看哪个学校一说招外国留学生,基本都是新罗的。在韩国高考压力比咱们中国更重,所以那帮人哪儿也考不上,只好跑中国混,混好了混一个北大。其实他们的水平,别说北大了,北小也考不上。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