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李白
》)他再次东下洛阳,南下吴、越,北上蓟门,漫游十年。其间,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山东与杜甫相识相交,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惺惺相惜,同游梁、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把自己比作东晋谢安石,自诩能在谈笑之间就把“安史之乱”平定了,天真得实在可爱。

    李白选择的是后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四川江油人。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浪漫诗人。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山清水秀的四川度过的。这一段时间,他做了三件事:

    他刚到长安,是非常风光的。唐李阳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说李白到宫中,唐明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当时名满天下的贺知章,读到他的《蜀道难》,非常欣赏,称他为“谪仙人”。但是,唐明皇只是把李白当一个高级的文学侍从,让他供奉翰林。

    但是,政治上的幼稚让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永王磷成为兄弟争权的牺牲品,而李白,则成为永王失败的殉葬品。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后,立即以叛乱罪名讨伐李磷,李白也牵连入狱,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放回,就一直流寓南方。

    上元二年(761),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军镇临淮,豪气顿生,忘记了自己已是六十一岁高龄,立即北上,准备从军。不幸在途中病倒,只好寄居于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处,第二年就在那里病逝了。

    李白的思想是儒、道、侠三者的糅合,他的诗歌,也就充满着三者带来的矛盾。他思想的基调是儒家济苍生、匡社稷的祖训,他的“日为苍生忧”(《赠清漳明府侄聿》),与杜甫的“穷年忧黎元”(《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一样的;他的追求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他的信念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他的个性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就构成了李白诗歌健康向上的基调。

    李白是才高八斗的大诗人,狂放不羁,自视极高,看不惯宫廷和官场的黑暗。但他又极为天真,完全不懂得官场的人情世故,所以在朝廷仅短短的三年,就被唐明皇很体面地以“赐金放还”的借口赶出了京城,实际上是赶出了政治圈子。

    李白为我们留下了一千多首诗歌,其中以五、七言歌行最为著名,如《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行路难》《襄阳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扶风豪士歌》《古朗月行》《月下独酌》《战城南》等。他不太喜欢受格律的束缚,所以五、七言律诗相对少一些,甚至失粘失对,如《夜泊牛渚》《登金陵凤凰台》,但神韵天成,不失为律诗中的上品。他的七言绝句成就极高,堪称古今第一,传世名篇极多,如《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中问答》《峨眉山月歌》《赠汪伦》等,都是七绝中的精品。

    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理想遭到挫折时,道家所鼓吹的神仙世界,就成为他向往的地方。而神仙世界的缥缈恍忽、奇幻迷离,成为构成他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因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国学小百科书系·唐诗小百科简介 >国学小百科书系·唐诗小百科目录 >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