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弹拨类
相。音箱部分背面呈弧形,正面是薄桐木板,上面有竹做的音格,叫作“品”。旧式的琵琶有九至十三品,四弦。

    琵琶最早也是用拨子弹的。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的弹奏有“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诗句,可见琵琶女是用拨子演奏的。唐代出现了用手(严格的说是指甲)演奏琵琶的形式,当时叫做“琵琶”。《旧唐书·音乐志》说:“旧琵琶皆以木拨弹之,太宗贞观时,始有手弹之法,今所谓琵琶者也。”现代琵琶就完全不用拨子了。

    琵琶的表现力非常丰富,既可以表现铁马金戈、狂风暴雨般的磅礴气势,又可以表现小浦夜月、渔舟晚唱的淡远轻柔。所以琵琶曲目也就有文曲、武曲之分。文曲细腻柔和,武曲豪放雄健。清末琵琶演奏家李芳园说:“文曲宜静,宜有余音;武曲宜威,宜雄壮。”(《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凡例》)文曲注重左手的吟、揉等技艺,武曲注重右手的滚、轮、双、扫等手法。唐人所说的“曹刚有右手,兴奴有左手”,实际上所指的也就是他们演奏风格的不同。

    琵琶的结构比较复杂,以前使用的四相十三品琵琶,由于不具备所有的半音,因此,在转调上很不方便。现在的琵琶已经有六相,二十一品、二十三品、二十六品,具备了所有的半音,不仅转调方便,而且大大增强了琵琶的表现力。

    柳琴

    柳琴应该是仿琵琶的后起乐器。它的形状,简直就是缩小了的琵琶。柳琴的长度是六十五厘米,最早只有二条弦,现在发展为三条。没有相,有七至十个品。声音高亢清脆。

    柳琴原是流行于鲁、皖、苏一带的民间乐器,用作柳琴戏、泗洲戏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及弹奏简单歌曲,发音响亮宏大,音色高亢刚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已发展为独奏乐器,还是民族乐队中高音部的重要乐器。

    冬不拉

    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是中亚地区的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新疆的哈萨克族中尤其流行。琴杆细长,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两种。一般用松木或桦木制作,琴颈即指板,过去多用整木斫成。音箱上有发音小孔,两弦,琴身有品位。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使用最多的乐器,音量不大,但音色优美。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可用于独奏或器乐合奏,表现力非常丰富。改革后的冬不拉,增加了品位,改用钢丝弦,扩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

    冬不拉的种类也比较多,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

    都他尔

    都他尔,维吾尔族弹拨乐器。音箱呈瓢形,蒙以薄木板,背面有条形花纹。琴杆细而且长,杆上用丝弦缠有十二至二十个品位。二弦,弦为丝弦,按四度或五度定弦。音域一般为f-a2。弹奏时琴身斜置胸前,左手大指按内弦,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外弦,右手用指弹奏。都他尔的音色柔和,音量较大,常用于自弹自唱和器乐合奏。

    热瓦甫

    热瓦甫,维吾尔族弹拨乐器。琴身木制,音箱呈半球形,蒙以羊皮、驴皮或马皮,改革后蒙以蟒皮。在音箱上方两侧有羊角形饰物。琴杆上用丝弦缠有二十余个品位。张弦五根,一般分为三组,即内弦两根为一组,音高相同,外弦两根为一组,音高相同,中间一根弦为主奏弦,演奏旋律,两边两组弦为共鸣弦。演奏时将琴身横置右肩,左手按弦,右手持拨子弹奏。

    热瓦甫的音域为g-g2。它一般用于独奏和器乐合奏。经加工改良,增大琴体,张弦三根,制成低音热瓦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简介 >国学小百科书系·音乐小百科目录 > 弹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