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弦类
千金。琴弓用竹制,马尾夹在两弦之中,拉奏发声。
高胡
在拉弦乐器这个大家族中,有一款与二胡最相似,乍看起来几乎难以区别的乐器,它就是高胡。
高胡就是高音二胡的简称,因为它是广东音乐中最重要的特色乐器之一,所以又叫“粤胡”或“南胡”。它的出现,还有一段很富戏剧性的插曲。
广东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乐种,出现在20世纪初。早期的广东音乐主要使用二弦(一种木杆竹筒的拉弦乐器)、提琴(与板胡略似,但琴筒用竹制)、三弦、月琴和横笛五种乐器,二弦和提琴弦粗弓硬,因此把这种组合的乐队称为“硬弓乐队”。
1926年,旅居上海的著名广东音乐家吕文成等人回广州演出,由于南方的天气潮湿,吕文成使用的二胡蟒皮受潮松塌,使其几乎不能使用。于是他就重新蒙了一块蟒皮,怕再受潮影响音色,就把蟒皮蒙得很紧。同时,他又把外弦的丝弦改用钢丝弦,定弦也提高了四度或五度。这样,使其音色清脆亮丽,但是声音却略有一点沙。拉过二胡的人都知道,如果声音有点沙,在琴马后面的弦与蟒皮之间垫一点布或者泡沫,沙音就会消失,而且音色会变得圆润一些。当时吕文成是考虑把琴筒夹在两腿之间演奏,结果效果非常好,不但沙音消失了,而且音色亮丽而甜美。在扬琴、秦琴、洞箫等乐器的配合下,演出非常成功,整个广州城都轰动了。广东的音乐家纷纷仿效吕文成制作这种二胡,使它很快在广东音乐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广东音乐的乐队建制也因此改进,由高胡配以扬琴、秦琴、洞箫、喉管等。因为高胡采用的是二胡琴弓,所以这种乐队称为“软弓乐队”,这种建制一直沿用至今。
高胡除了被用在广东音乐中以外,在一般的民族管弦乐队中也被作为高音拉弦乐器而厂泛便用。
京胡
中国的戏剧,大多是以音高相尚的,尤其是早期京剧(大家只要跟着电视或唱片中京剧演员的演唱唱一下就会明白),传统的胡琴不能很好地与之相匹。大约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成了京胡。京胡的琴杆和琴筒都改用竹制,琴杆较短,琴筒较小,琴筒蒙蛇皮。在琴杆上有千金,是用铜丝或铅丝制成S形小钩,前钩钩住琴弦,后钩用细丝系在琴杆上。最早的琴弓是软弓,弓杆用竹皮制成,弓毛较松,后来改用硬弓,弓杆用江苇竹制成,弹性很好,弓毛也较紧。由于琴杆较短,琴筒较小,有效振动的弦不长,所以,京胡的发音清脆嘹亮,很有特色。到20世纪上半叶,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所改变,不再以炫技式的高音为美,京剧演员也不断降低音高,因此,京胡的形制也有所改变,琴杆加长,琴筒加大,发音更圆润饱满一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琴弦改用钢丝弦,使其音色更加亮丽纯净。
京胡的音色十分特别,与其他拉弦乐器绝不相同,它的音色已与京剧的曲牌和唱腔融为一体,成为京剧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无论你使用传统的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还是民族乐队,甚至西洋管弦乐队乃至钢琴为京剧伴奏或演奏京剧曲牌,其中只要加上一把京胡,那就是京剧。或者什么乐器也不要,只用一把京胡(许多演员练嗓或清唱,许多票友自娱就是这样),那也是京剧。反过来说,无论你用什么形式为京剧伴奏,只要其中没有京胡,那就不是京剧,至少不太像。
近年来,京胡也作为独奏乐器,演奏京剧曲牌,如等,效果非常好。
板胡
板胡又叫梆胡、秦胡、呼胡、大弦和瓢,它是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的。它的琴筒称“瓢”,呈半圆形,琴筒不蒙皮而改用薄木板,这也是它得名板胡的由来。
板胡的发音高亢明亮、清脆悦耳,流行于我国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