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姓和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女子用姓名,称姓不称氏;男子用氏名,称氏不称姓。
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姓姬名籍,因其先祖受封于项城,遂为项氏,故称项羽;
而先秦宣太后,也就是秦始皇的高祖母,芈姓熊氏,则是被称为芈月。
以此类推,秦始皇嬴姓赵氏,因其祖造父受封于赵城,遂以赵为氏,因而始皇帝被称为赵政。
而这一习俗到了后期却发生了变化。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瓦解旧贵族,西周贵族宗法制度基本结束,让姓氏再无贵贱之分。
平民也才得以有姓,故“百姓”一词也才成了天下平民的统称。
姓氏的统一标志着平民百姓地位的提升,在这一点上,始皇帝绝对是有功德于民的。
而到了西汉时期,司马迁作《史记》,遂将姓与氏正式合二为一,后来人才不再有姓氏之分。】
原来是这样吗?
天幕下的百姓虽然没有听的很懂,但也大致明白了一点。
他们这些小民现在之所以能够有名有姓,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还多亏了千年前那位始皇帝。
光从这一点来看,他们就要承人家的情。
于是对于未来据说很可能是始皇帝转世,如今还没影的太子殿下,天幕下的大宋百姓先入为主又多了几分好感。
至于说始皇帝的暴君之名......
嗐,百姓们表示,这纯粹是想多了。
先不说他们读书少,压根不知道以前的皇帝都有谁、是啥名声,就光从天幕如此推崇的态度,想也知道这位秦始皇定是个了不得的皇帝。
起码.....
相比起他们大宋的几位先帝,绝对要强出不止一个档次。
宋驴宗、泰山帝......
啧!
这天幕可真够损的!
【说来也巧,我们的宋世祖早先随母姓,姓舒,全名舒政。直到后来认祖归宗,改随父姓,名字也从舒政变成了赵政。
两个相隔千年时光的人,又同为帝王,经历了姓氏变迁,却依旧叫同一个名字,光从这一点来看就是缘分匪浅。】
这话众人很难不赞同。
他们的这位未来太子若不是出生情况不同寻常了些,原本又是由母家抚养随了母姓,若是如同寻常皇子一般一开始便是在宫里出生取名,那想必怎么着也不会重了始皇帝的大名。
毕竟时人为小儿取名都讲究一个为先人避讳。
如此,便真的不得不说一声巧了。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重名还能说是巧合,毕竟世上重名之人不少,这二位也不过是身份特殊了些,我们再来看看其他方面。】
重点来了。
升平楼中,包括舒颜在内的众人都纷纷打起精神,准备好好听一听。
【众所周知,自汉武帝罢出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便成为了后世历代皇朝的治国理念。
但真要细究起来,这其中还是有着不小的区别的,比如汉朝的儒皮法骨,唐朝基本上也是传承了这一思想。
而这样的情况到宋朝又发生了改变。】
【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大宋前期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以文抑武的策略,利用文官来压制武将,其目的不言而明。
但这一做法无疑是让儒家体系的文官权势得到了空前的膨胀,也将本就地位超然的儒学抬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两者相辅相成,大宋朝堂上开始出现了真正的“以儒治国”。】
赵祯默默听着,对照如今的朝堂局势,天幕说的可不正是眼下的情况。
只是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