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1916年:形势逆转
始,炮兵向德军阵地持续轰击了整整7天,仅法军第6军团阵地上的炮兵就发射了250万发炮弹。7月1日,在航空兵和猛烈炮火的掩护下,步兵开始跃出战壕,向前进攻。在突破正面上,英、法军队的兵力密度是平均每公里1个师。进攻的第一天,英军士兵组成几批攻击波,在每一波里,他们秩序井然,手握枪、肩并肩,以标准的操典式正步前进。德军在对方炮轰时全部躲进安全的地下掩蔽部,并用地下潜望镜观察地面上的情况。炮击结束后,对方的徐进弹幕射击往后延伸时,德军又从地下回到地面阵地,架上机枪向成密集队形,正步走来的进攻者不停地扫射,其效果像割麦子一样,一片片地倒下。进攻第一天,仅英军就死伤超过6万人。法军的进攻出乎德军意料,因而取得较大的战果,在步兵进攻的第一天就攻下德军第一道防线。第二天拿下德军第二道防线。第三天德军反攻企图夺回阵地,被法军击退后,撤到第三道防线上。到7月5日,法军已攻入德军最后一道防线时,德军参谋本部派来增援的5个新锐师及时赶到,打退了法军的进攻并利用法军进攻出现的时间间隙,封闭了突破口。这样法军未能将战术突破发展成战略突破。到7月中旬,英、法军只在德军防线上楔入2~7公里。

    8月里,英、法部队继续发展攻势,双方援军接踵而至,联军增加到51个师,飞机有500架。德军增加到31个师,飞机近300架。英、法方面虽占据优势,但德军战术对头,采取机枪集群战术,成群的士兵携带机枪,占据弹坑或掩体,使以散兵队形进攻的对方遭到巨大的伤亡,德军隐蔽在防线纵深的预备队,经常对已经获得前沿突破的敌军发动强有力的反击,使对方前功尽弃。头两个月的战斗,英军伤亡近20万人,法军8万人,德军超过20万人。

    9月至10月间,会战规模扩大,英军投入哈夫将军的第5集团军,法军投入米希勒将军的第10集团军。德军在原有第2、第1集团军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第6集团军。9月3日,在炮火轰击后,英、法联军以4个集团军的兵力发起协同进攻,几天后再次逼近德军第三道防线。9月12日,法军攻克德军最后一道防线上的布夏文,但后续部队没有及时跟进,无法向纵深发展突破。第二天清晨,德军机枪群封锁了突破口,法军第二次丧失战机。

    9月15日,英军首次投入新武器——坦克。同后来的坦克相比,这些“摇篮期”的坦克非常笨拙,车体长8.1米,宽4.1米,高2.5米,平均时速3.7公里,最大行程19公里,储油量约为6小时,车内温度高达70度。预订参加进攻的50辆坦克还未开到前进阵地,便坏了32辆,实际投入战斗的只有18辆。这些庞大的钢铁怪物发着巨响,冲破带刺的铁丝网,碾平掩体,压扁机枪巢,用机枪和火炮猛烈扫射,如入无人之境。德军士兵在心理上受到了震撼。在坦克支援下,英军5小时在10公里宽的正面上轻易地向前推进了4~5公里。以往这个战果的代价是几千吨炮弹加几万条人命。英军取得了战术胜利,但没有实现决定性的突破,因为坦克投入得太少。

    10月里,联军方面又发动几次进攻,也投入少量坦克,但带来的是巨大的损失和微不足道的战果。到11月中旬,由于天气不好和物资耗尽,双方终于停止了索姆河会战。这场会战持续了近4个月,双方共投入兵力150个师,协约国军队没有达到目的,在花了巨大的代价后,仅夺回240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军损失34.1万人,英军45.3万人,德军53.8万人。这次会战显示出协约国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绝对优势,实际战果虽然有限,却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

    3.意大利战线

    1916年3月11日,正当西线凡尔登会战打得难分难解时,卡多尔纳指挥意大利第2、第3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简介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目录 > 第七章 1916年:形势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