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1917年:大反攻
,并通过对美国军事现状的分析得出结论——美军真正作为一支生力军参战,起码需要一年的时间来组建军队。但德国只需半年就可迫使英国投降。这就是德国人在1917年发动“无限期潜艇战”的思路,一切建立在精密的计算之上。
事实上这种计算的方式是错误的,直到大战结束,英国的抵抗意志没有受到潜艇战丝毫影响,美国的200万大军也到达了欧洲,德国潜艇没有使一个美国大兵葬身海底。丘吉尔在战后披露,英国对德国潜艇战可能带来的危害早就心中有底,按丘吉尔的说法,英国的抵抗能力是座10吨的桥梁,而德国的潜艇战仅仅是一辆8吨的卡车,要说车几乎把桥梁压断了,那是不现实的,事实上永远不会有这种机会。当初英国人对德国的潜艇战大声惊呼,实是一个诱导德国不顾一切采取无限制潜艇战的计谋,目的是让德国激怒美国,用德国的潜艇把美国人拖进战争的漩涡。
德国人却把潜艇战看成制胜的法宝,即使冒美国对自己作战的风险也在所不惜。1917年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向所有海军舰艇发出秘密指令:从2月1日起以最大努力发动无限制潜艇战。1月31日,德国驻美大使贝恩斯托夫把德国这一决定通知了美国政府,美国人被弄得措手不及,连抗议都来不及了。2月3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同德国断绝外交关系,并警告说,如果发生因德国潜艇攻击而使美国船只被击沉和美国人丧失生命,他将采取进一步行动。这等于在告诉德国应悬崖勒马了。
就在美德关系异常紧张时,又发生了一件事。1月17日,英国海军情报单位通过密码破译了德国外交部长齐迈曼给驻墨西哥大使的一份密电,内容是如果美国参战,德国将与墨西哥结成同盟共同对付美国,条件是德国向墨西哥提供大量财政支援,同意墨西哥收复在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纳的过去割让给美国的领土,请墨西哥总统出面劝日本加入三国同盟,共同对美国作战。英国人在恰到好处的时间,即2月23日这天才把破译的电文交给美国驻英大使佩奇。3月1日,“齐迈曼电报”成了美国所有报纸的头条新闻,不久德国政府极其愚蠢地承认这份电报是真的,其敢作敢当的气魄令人咋舌。美国朝野终于被激怒了。
3月16日,两艘美国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俄国爆发革命的消息已传来,很明显,东线的俄国垮了,英、法在西线也就岌岌可危,战争形势将会急转而下。美国政府感到扭转乾坤的时刻已到来,不能再等待了。4月2日,威尔逊总统向国会发表演说,要求向德国宣战,宣战的理由既义正辞严又冠冕堂皇。4月6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对德宣战的决议。
美国在向德国宣战时,其陆军只有20万人,武器陈旧不堪,军官士兵的素质也不高。5月中旬,美国国会通过了兵役法,其性质是义务兵役制,为了便于国会通过,称为“选役制”。根据美国军方的计划,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到1918年底,美军可扩充到100万人。为了振奋协约国的人心和作为美军参战决心的象征,1917年6月底,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将军率美军第1师,在法国的圣纳泽尔登上欧洲大陆。美国的参战决定了战争的进程和最终结局。
3.协约国攻势高涨
1917年新年伊始,法军第2集团军司令尼维尔将军越过集团军群这一指挥级别,直接升任法军陆军总司令。霞飞则因长期专横跋扈和两年中毫无意义地拼消耗,被解除总司令一职。尼维尔在凡尔登会战时只是一个军长,会战中途贝当升任法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尼维尔接任第2集团军。在坚守凡尔登期间,他的一套反攻战术获得很大成功,使德军寸步难行。尼维尔过分相信自己的经验,认为把凡尔登成功的方法用于整个战线,胜利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