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5.欧阳修的官场历险
,可能是他派了内侍王昭明前去核查,于是两股力量发生了冲突。这里面有个考量,欧阳修乃朝廷大员,谈不上重臣,那也算举足轻重的人物,中国11世纪文坛的杰出领袖。上疏建言,除了欧阳修可能就是司马光了,这两个人在皇帝面前的出镜率极高。此事如何处理?没必要先惊动大老板,派皇帝身边的内侍官做代表,皇权与相权私下里最好达成一致。如果双方针锋相对,最后球只能踢到宋仁宗面前,请他裁夺。这么点小事儿处理不好,要宰相何用?

    苏安世的意思是要维持原供词,上峰说要抓典型,欧阳修倒霉没办法,上峰交代之事务必要办得符合上峰的意思,要不然不好交差。上峰给你面授机宜,让你往甲的方向办,结果弄个乙的处理结果回来,那就不必盯着提干的名单了,保准没你啥事。王昭明直接否定了他的意思,说你这么办无非要迎合宰相,加以大恶,要知道我在官家左右,经常提起欧阳修。苏安世明白,内侍省官员是伺候皇帝的,不好惹,也惹不起,说两句坏话就让你受不了。苏安世服软说,要不再商量商量?王昭明反问他,商量是什么意思?苏安世登时大惧,道理很简单,他是太常博士,代表宰相来的,王昭明是内侍官,代表皇上来的。宰相和皇帝孰轻孰重,还是能够掂量明白的。王昭明这招狐假虎威直接灭了他的气焰。苏安世不吱声了,怎么处理您来决定吧!您是皇帝的代表,谁能惹得起啊!宰相毕竟是“二把手”,说不定哪天被弹劾下岗,开工资的老大只有一个。最后张氏与欧阳修“通奸案”处理结果为纯属子虚乌有,以欧阳修利用张氏钱财买田地房产为弹劾理由。这完全不算是理由,等于摆平了。

    “通奸案”属于官员个人生活作风问题,是最严重的道德问题,是官员进攻的最佳利器。人活着谁没有个七情六欲,可是没有办法,官员乃朝廷的形象代表,一言一行不单单是个人的意志行为,它影响到官员自身乃至官员背后的利益圈。

    王昭明处理得极其巧妙,一石三鸟,平衡了各方面的利益。

    王昭明与欧阳修有旧,两人关系还成。当时欧阳修下地方的时候向皇帝申请“无内侍同行,臣实耻之”。宋代官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但凡朝廷重要的大员下地方工作,甭管什么原因,有内侍官同行,表示皇帝重视,是一种身份和荣耀的象征。欧阳修带着怨气走的,宋仁宗为了安抚他的情绪同意了他的请求,派王昭明把他送到地方。欧阳修与王昭明很对劲儿,一路上建立了短暂而亲密的驴友关系,从这方面讲王昭明势必要维护欧阳修的道德尊严。其次,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相权。皇帝最不愿意见到宰相之间同心戮力,皇帝的代言人有必要在众相之间制造点儿小矛盾,致使他们的“联合”没那么紧密。再次,王昭明得为他的主子考虑,宋仁宗正在想着怎么安抚欧阳修下地方的特别情绪,忽然有了这么个事儿,王昭明及时摆平,间接地帮助皇帝稳定了欧阳修,一面结交了欧阳修,一面维护了主子的尊严。如果“通奸案”成立,骂欧阳修无所谓,下面官员指不定怎么骂皇帝。当年你夸奖欧阳修敢说话,还赐予了礼物,结果你赞许的人这副男盗女娼的德行,你瞎啊!

    看得出来,官场老油子王昭明对该事件的处理迅速、及时、平衡,方方面面的利益都照顾到了,唯一得罪了那名宰相及太常博士苏安世。不过没关系,他们拿内侍省没辙,投鼠忌器,中书宰相与皇帝管理天下大事,内侍省伺候皇帝饮食起居,一个管政务,一个管生活,就时间而论,皇帝与内侍省的太监们在一起较长,单凭这一点,宰相就拿内侍官毫无办法。何况内侍官人人巴结尚且来不及,谁闲着没事去得罪他们。纵然宋代宦官不及明朝那么猖獗,但他们也是官场中一支可怕的力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了神宗熙宁年间,欧阳修再次遭遇了“通奸案”,这回是与他儿媳妇吴春燕。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庙堂往事简介 >庙堂往事目录 > 5.欧阳修的官场历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