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1956年:“绝种”
分子的进攻。指示认为:“这是一场大战(战场既在党内,又在党外),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并且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险。”同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指出有人向拥护共产党的人写恐吓信,这是“某些人利用党的整风运动进行尖锐的阶级斗争的信号”,“我们还必须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观察当前的种种现象,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匈牙利事件:1956年10月23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爆发10万市民示威游行,呼吁实行新的经济政策,期间发生暴乱,纳吉·伊姆雷出任新总理,宣布取消一党执政,组成四党联合政府,退出华沙公约组织。11月4日,苏联红军进入布达佩斯。两年后,纳吉被判处死刑。在匈牙利事件中,死亡2700人,另有约20余万匈牙利人逃往西方。)
从此,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开始了。
就在这一天,从上个月15日就开始的统战部座谈会仍在进行中,在上午的会议上,很多人还没有看到《人民日报》的社论,因此发言仍然踊跃,当年跟随范旭东创办精盐厂的李烛尘此时是食品工业部部长、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和民建中央副主委,他还在发言中说,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热火朝天地掀起了帮助党整风、对党提意见的浪潮,全国工商界座谈会上,大家都谈得很好。从民建会收到的各地的材料看起来,有些工商业者对于“鸣、放”是有顾虑的,他们的顾虑不是没有原因的。到了下午,座谈会基调骤然大变。
6月12日,全国工商界的反右派斗争开始。而第一个遭到批判的就是章乃器,他被认定是“第一号大右派”、“右派的祖宗”。倔强的章乃器写出三万言的反省材料《根据事实,全面检查》,这引来更大、更愤怒的批斗浪潮,民建中央整风工作委员会还迅速编著出一本《章乃器反共三十年》。1958年1月,他被撤去粮食部部长一职。
开始于1957年夏季的这场反右派运动,日后被认定是一场灾难,全国有55万人被打成“右派”,工商界是首当其冲的“重灾区”之一,数以十万计的人士受到公开批判,仅据8月5日的新华社新闻稿报道,各地划出的右派分子中较为知名的就有:北京——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刘一峰;市工商联常委阎少青,裕生祥机电厂副厂长吴金萃;上海——市纺织工业公司副经理汪君良,公私合营新现代劳英教材工艺社私方经理黄苗夫;天津——市工商联主任委员毕鸣岐,市工商联常委荣子正;武汉——市工商联主任委员王一鸣,民建中央常委彭一湖;云南——民建市主任委员杨克成;江苏——省工商联主任委员钱孙卿;福州——市工商联主任委员刘栋业;河北——省工商联秘书长高振声;四川——省工商联秘书长李仲平,康心如;等等。
在铺天盖地的大运动中,连一向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刚刚当了上海市副市长的荣毅仁也被波及。
在过去几年里,荣毅仁与年纪、背景相近的盛康年(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经叔平(荣毅仁的大学校友、华成卷烟公司总经理)、严谔声(上海著名报人)等人相从甚密,(盛康年的父亲是盛丕华(1882-1961),早年与虞洽卿等人合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是东南银行、中一银行的董事,1949年后曾出任上海市副市长。)常常在一起搞“星二聚餐会”,大鸣大放时期,盛康年等人认同李康年的“20年赎买建议”,还发表了很多批评性言论。反右开始后,他们被认定为“荣盛小集团”,是“搞小圈圈的人,密谋策划,拉帮结派,在工商联和民建中排挤左派、打击积极分子”。盛康年先后写了11次书面交代,严谔声也写了9次材料。荣毅仁悲观地认定“这次我们一些代表人物大概要完蛋了。”后来,是毛泽东亲自出面保他,才算没有受到公开批判。1957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