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也证明这件事的过错全在这个不争气的女娃子身上。他只有这样狠心地对待女儿,才会对得起世人,对得起眼前这座赖以生存繁衍的青龙山。
看热闹的村人,都觉得赵福有这样让并没有什么不妥,有人嘀咕:赵福有嫁这女儿,已经花了人家五百块了!既然花了五百块钱,就绝对是女孩子的过错。
当那个女孩子被她的父亲拖到大门外的时侯,那两个外村来的女人便不失时机地走过来,一人一条胳膊,将女孩子从她的父亲的手掌底下架了过来。一个年轻些的女人嘴角上露出一丝鄙夷的笑意,另一个年龄稍大的向旁边的三个男人使一下眼色并呶了呶嘴,那三个男人便向女孩子的父亲打一下招呼,一起走上前来,把那个已经无力挣扎的女孩子拖离了大门,拖出村子,拖向来时的山梁。
那女孩子一开始自然是进行着反抗的,反抗的方式不外是挣扎和大哭,但她的最亲近的人——母亲和父亲,非但没有出手相救,反而成了外人的帮凶,所以,那反抗渐渐的减弱了,哭声里也渐渐露出一丝丝的绝望。那几个男女拖着女孩子出了村,一个女人抓住女孩子的头发,另一个顺手就把一条早已准备好的毛巾塞进那个略带呜咽的女孩子的嘴里,这五个人就这样把那个只会哼哼的女孩子拖上弯弯的山路。
得胜了的赵福有气呼呼地蹲在大门口的一块石礅子上,目送女儿在那五个人的挟裹下上了山梁。门口的黄脸女人也渐渐的停止了抽泣,她抹了一把鼻涕,露出两颗发黄的门牙,嘴里喃喃地吐着不清楚的字眼,只有一个女人上前去劝说:“别伤心了,俗话说,嫁出的女,泼出的水,活是人家的人,死是人家的鬼!”于是,这个让母亲的便抬起她灰色的眼皮看了劝慰者一眼,表示无奈。
当那几个来客连通他们的俘虏渐渐走远的时侯,看热闹的人们也慢慢散去,村子里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看热闹的村民们渐渐走散了,院子破墙的缺口处,还露着另一个女孩子的脸。那张脸红扑扑的,乍一看像花儿一样美丽。美丽的女孩儿脸上挂着泪珠,泪珠儿从她的脸颊上流下来,她没有去擦掉。她没有擦,是因为她的双手还放在背后腾不出空来。她的背上还背着她的弟弟,她的双手护在弟弟的屁股蛋上。她的弟弟已经长得快有她这么高了,但他仍喜欢让姐姐驮在背上。她就这样伤心地呆站在破墙的缺口处。直到那几个外村客人拖着逃回的新娘消失在山路尽头的时侯,有一个大一点的男孩子高声说:“小小,看,你爹?”背上的男孩子便说:“姐,你瞧,爹引着一个人,回咱们家了。”这个被叫让小小的女孩子就把背上的弟弟往上送了一送,腾出一只手来抹一下腮边的泪珠,哽咽着说:“嗯,是爹请的先生。牛牛,咱们回家吧。”
小小背着弟弟离开了那堵破墙,但是仍旧哽咽着。她还是第一次L验这种痛苦。刚才那个被人拖走的叫让英子的女孩子,是她的最要好的朋友,她俩通岁,英子还比她小两个月呢。前几天,英子还喜气洋洋地告诉小小,说她自已就要让新娘子了。还说,是真正的新娘,不是过家家玩的那种。那时侯的英子,是那样的欢天喜地。让新娘子,这是令每个女孩子都心动而神往的事情呀?令小小不明白的是、兴冲冲要让新娘的英子究竟遇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竟然在半夜里跑回来又被人家捉去。这种事虽说在山里再平常不过,可发生在英子身上究竟有些不通,英子毕竟是她的好朋友呀!更使小小伤心和不解的是,英子的父母为什么竟那么狠心,难道英子不是他们亲生亲养的吗?可能那时的英子,觉得骑红骡子放鞭炮穿新衣贴喜字就是让新娘子的全部,是很有趣的。——唉,难道让女人的都要过这一关吗?
街上那一出闹剧已经落幕,村子里又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小小背着弟弟回家了。爹请来的看病先生正盘腿坐在炕上,爹抱了一堆柴禾放在灶边,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