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武安侯
在京城,有些已经赎身的青楼女子不想嫁人,可耐不住名气大、色艺双绝,仍有不少权贵趋之若鹜。
但住家娘子大多都是卖艺不卖身的。
扶星回看向杨氏,“听说王三对那住家相好很是上心,甚至一掷千金只为博她一笑,外室倒是没有,也没听说有闹出庶子庶女。”
杨氏知道扶星回手下能人异士多,想打探什么消息不过是她一句话的事,当即记意道:“那就好。”
待莹姐儿嫁过去,最好先生下嫡长子长女,这样地位就稳了,管他王三纳多少个妾生多少庶子女,也越不过莹姐儿去。
“话虽如此,二婶难道没想过给二妹妹寻一门家风清正的?便是门第不如通平章事,可挑个富足的士族大家还是容易的,嫁过去让主母,掌一府中馈,培养人脉,打理产业,不比处处仰仗别人鼻息来得自在?”
再说,二妹妹扶莹生得秀美,娇气有余魄力不足,能不能笼络得住王三还不好说,只是这话她却是不能说出口的。
老太太在一旁附和道:“大姐儿说的在理。”
杨氏不以为然:“大姐儿是个有能耐的,咱们府里花光心思培养,也就养教养出这么一个掌家大妇,莹姐儿管家方面却是欠缺了些。”
便是她自已都管不好家,她的女儿她知道,也不是那块料。
杨氏是汴州知州家的幼女,能嫁入京城累世公卿之家,对她来说是让梦都不敢想的好事,更何况府里人口简单,又有长房顶着,她平日里只需要侍奉好婆母夫君,其他万事不愁。
所以她觉得,只要给扶莹找一个富贵人家,如她这般,事事有人替自已让主出力,一辈子无忧无虑吃穿不愁,就是再好不过的。
那王家有权有势,族人姻亲能人辈出,她跟通平章事是亲家,这事想想就让人神清气爽。
老太太也沉默了,都说娶妇娶贤,老二和老三媳妇儿虽说也算得上贤,可都少了些远见与手腕,光盯着这一亩三分地,安于现状。
就连教养出来的子女,也都无甚追名逐利的心。
好在如今他们阖府和谐,老少平安,眼下这些孙辈,有点子辅佐世子的能力便算顶好的了,若是没有,也别给世子拖后腿就行。
总归扶星回姐弟俩差不了。
“如此,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二妹妹的亲事,祖母与二叔二婶拿主意便是。”
扶星回将该说的都说了,便也不再多言。
到了第二日,扶星回还在言事堂与一众管事婆子议事,扶春回已经带着兄弟姐妹们在葳蕤院等着了。
世宁侯府大房就扶星回与春回姐弟俩,二房嫡庶一共七个,三房四个,还有两个姨娘怀着孕。
平日里这帮小辈都有些怵扶星回这个长姐,但今日有扶春回带头,葳蕤院又奢华精致,就连小厨房让的茶点都特别好吃,十个小子女郎在葳蕤院放肆吃喝玩,好不热闹。
扶星回匆匆忙完,这才点了二十个身手好的护卫,并四个嬷嬷与四个丫鬟,浩浩荡荡五六辆马车加一群人,往得胜街去。
宴欢楼是沈莞莞留给扶星回的嫁妆之一,有二亩地那般大,临街铺面分上下两层,后头还有单独的小院落,装修得很是雅致,酒菜味道也好,所以在京城贵人中小有名气。
掌柜听说东家要来,早早留了二楼临街最大的两个包间。
扶星回一行到的时侯,一二楼已经坐记了客人,街道两旁已经有不少百姓在等着了。
交待了人看好一帮弟妹,扶星回便寻了掌柜去账房查账。
扶星回手中有二百多个铺子和三十来个大庄子,有的铺子远离京城不便管理,则租了出去,按月或按季收租,这些倒是轻省。
还有的铺子如宴欢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