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扫荡“汉魂”
而日军在锡兰和阿拉斯加实施的佯攻,也被尼米兹轻松识破而成为徒劳。如果日本人少一点自信,如果他们早两个月更换密码,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战役很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
1945年夏,日本基本败局已定。美国、英国和中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出于军事和政治的原因,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在日本的广岛、长崎等四个城市中选择一个目标投掷原子弹。
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10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20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刹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当时广岛人口为34万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日死者计8.8万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5.1万余人;全市7.6万幢建筑物全被毁坏的有4.8万幢,严重毁坏的有2.2万幢。
但是,广岛的悲剧并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后通牒,即无条件投降。他们竭力掩盖广岛事实真相,把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上。但8月8日,日本从苏联领导人那里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继续进行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停的建议已失去一切根据。苏联政府遵守对联合国的义务,接受联合国的要求,宣布从8月9日起对日宣战。就在苏联出兵这天的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全城27万人,当日便死去6万余人,从而酿成了广岛以来的又一次悲剧。
1945年秋,随着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远东的形势急转直下。8月9日,苏军出兵当天,日本首相铃木在内阁会议上说,我们不能无限地进行战争,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外,我们无路可走。
但强硬的日本陆相阿南认为,日本仍可调动的力量还有53个步兵师团和25个旅团,另外指挥官还能召集400万陆海军加入战斗,加上内阁刚通过一项措施,将征兵范围扩至15到60岁的男子和17到45岁的女子,日本的防御力量可再增加2800万人。日本内阁围绕战还是降激烈争吵。最后,只好由天皇来决断。8月9日夜,天皇裕仁在皇宫的防空洞里召开了御前会议,他说:“想到那些忠心为我服务的人,想到士兵和水手在战场上死亡或受伤,家庭失去了财产,我感到痛苦。我们必须忍辱负重的时刻到了,我含着眼泪,同意接受盟军宣言。”
御前会议结束时,已是8月10日凌晨,日本内阁立刻致电中立国瑞士和瑞典驻日使馆,请其向中、美、苏、英四国转达投降之意,战后被赦免的纳粹战犯蒂佩尔斯基希,在其编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记述,日本政府于8月10日决定接受敌人的要求,它只希望天皇作为最高权力的体现者,其特权不会受到损害,同盟国对此表示同意,条件是,日本的最终政体要根据波茨坦决议,由日本人民自决。
8月14日早上,东京居民看见天上飞来一架美国B29型轰炸机,但飞机上落下来的不是炸弹,而是传单,上面这样写道,美国飞机今天不会轰炸你们,美国飞机在抛洒传单,因为日本政府已经表示要投降,每个日本人都有权利知晓投降条件。
天皇裕仁看到传单后,意识到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当天夜里,裕仁就在皇宫的演播室里录制好了投降的《终战诏书》,诏书共815个字母,用宫廷语言写成,裕仁录了两遍,第一遍漏了几个词,第二遍声音又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