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 章宁都书院
绍兴六年,秋风送爽,稻浪翻滚,宁都村在经历了一场风雨洗礼后,更显生机勃勃。泠轩与陆子逸站在工坊前,望着远处金黄的稻田与忙碌的村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两人相视一笑,皆知接下来要踏上的,是另一条更为深远且意义非凡的道路——宁都书院的建立。
“子逸兄,你我皆知,农具虽能富民,但教育方能强国。宁都村若想长远发展,培养人才乃是当务之急。”泠轩语重心长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陆子逸点头赞通:“泠兄所言极是,我亦早有此意。只是书院建立非一日之功,需细细筹划。”
“我已有计较。”泠轩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缓缓展开,“我研究历史多年,深知教育之重。欧阳澈先生,江西崇仁人,性尚气节,敢于直言,虽布衣之身,却心怀天下。若能请得他来让书院山长,必能引领我村学风,开启民智。”
陆子逸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惊喜:“欧阳澈先生之名,我亦有所耳闻,若能得他相助,实乃宁都村之大幸!”
于是,两人商议已定,决定即刻启程前往崇仁,拜访欧阳澈先生。临行前,他们召集了村中长老与工匠师傅,宣布了建立书院的计划,并得到了全村人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数日之后,泠轩与陆子逸带着村民们的期盼与祝福,踏上了前往崇仁的征途。沿途风景如画,两人却无心观赏,记心都是对欧阳澈先生的敬仰与期盼。
经过一番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崇仁城。经过一番打听,得知欧阳澈先生隐居于城外的一处山林之中,两人便马不停蹄地前往拜访。
山林幽静,鸟语花香,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过。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了欧阳澈先生的居所——一座简朴的竹舍。
“咚咚咚——”泠轩轻叩竹门,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何人?”门内传来一道苍劲有力的声音。
“晚生泠轩,特携友人陆子逸,自宁都村远道而来,求见欧阳先生。”泠轩恭敬地答道。
门缓缓打开,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出现在他们面前,正是欧阳澈先生。他上下打量了两人一番,眼神中流露出几分赞许之色。
“二位青年才俊,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所为何事?”欧阳澈先生问道,声音温和而有力。
泠轩上前一步,深施一礼,将宁都村的情况以及建立书院的初衷一一道来。他言辞恳切,情感真挚,令欧阳澈先生动容。
“老夫虽为布衣,但亦知教育乃国家之根本,民族之希望。二位有志之士,能于乡间兴办书院,实乃难能可贵。老夫愿助一臂之力,共襄盛举。”欧阳澈先生说罢,欣然应允。
泠轩与陆子逸闻言,喜出望外,连忙拜谢。他们知道,有了欧阳澈先生的加入,宁都书院的建立将如虎添翼。
回到宁都村,泠轩与陆子逸立即着手筹备书院的建设事宜。他们选址于村东的一片开阔地,那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绝佳之地。村民们自发地参与进来,有的砍伐木材,有的搬运砖石,有的平整土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经过数月的努力,一座古朴典雅的书院终于拔地而起。书院内设有讲堂、书库、宿舍等,设施齐全,环境幽雅。欧阳澈先生亲自题写了“宁都书院”四个大字,悬挂在书院大门之上,金光闪闪,熠熠生辉。
书院建成之日,全村欢腾。村民们纷纷前来参观,对书院的宏伟壮观赞不绝口。欧阳澈先生也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了书院的大门,正式成为了宁都书院的第一任山长。
“诸位乡亲,今日宁都书院落成,乃我村之大喜事。然书院之建,非为一人之荣耀,而为全村乃至后世子孙之福祉。望诸位珍惜此机,勤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