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阿拉伯数字
绍兴六年冬,寒风渐紧,宁都书院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增广贤文》的成功出版,不仅让学子们受益匪浅,更激发了泠轩对于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他站在书院后院的凉亭中,望着远处银装素裹的山峦,心中涌起一股新的冲动——将后世更为先进的数学知识引入这个时代。
“若能将那阿拉伯数字的奥妙与算术之法传授于众人,岂不是又一大幸事?”泠轩心中暗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闪烁着对未知探索的渴望。
次日,泠轩早早地来到书房,铺开宣纸,提笔欲书。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部数学教材的编写,更是对宋代乃至整个中华数学史的一次跨越式推动。他决定,这部教材要由浅入深,既包含基础算术,也涉及初步的代数与几何概念,定名为《算学要术》。
数月间,泠轩几乎足不出户,沉浸在《算学要术》的编纂之中。他时而眉头紧锁,思索如何将复杂的数学原理以宋代人能理解的方式阐述;时而奋笔疾书,将那些简洁明了的阿拉伯数字和运算法则一一记录。每当遇到瓶颈,他便会走出书房,与陆子逸或其他讲师漫步于书院之中,于闲谈间寻找灵感。
“子逸兄,你可曾想过,若我们能用一种更简便的数字来表示数量,那计算起来将是何等的便捷?”一日,泠轩突然向陆子逸提出了这个问题。
陆子逸闻言,面露疑惑:“简便的数字?莫非是商贾所用的筹码计数之法?”
泠轩摇头笑道:“非也,我所言者,乃是一种源自异域的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其书写简便,运算迅速,实为算术之利器。”
陆子逸闻言,眼睛一亮,急忙追问:“那泠兄可有此数之详文?”
泠轩点头,从袖中取出几页手稿,递给陆子逸。陆子逸接过一看,只见其上排列着“1、2、3……”等数字,与平日所见大不相通,不禁啧啧称奇。
“此等数字,果然妙绝!”陆子逸赞叹道,“若能将此融入《算学要术》,定能令算术之学焕然一新。”
泠轩点头赞通,两人随即展开热烈讨论,如何将阿拉伯数字与宋代算术相结合,使之更加贴近实际教学。
经过数月的努力,《算学要术》终于编纂完成。泠轩亲自撰写了序言,阐述了算术对于国家繁荣、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阿拉伯数字及其运算方法。他深知,这部教材的问世,必将引起一场数学教育的革命。
“山长,诸位师长,此乃我近日所编《算学要术》,请诸位斧正。”一日清晨,泠轩将《算学要术》的书稿呈于欧阳澈先生及众讲师面前。
欧阳澈先生接过书稿,细细翻阅,只见其中既有传统算术的精髓,又有阿拉伯数字的新颖之处,不禁连连点头:“泠轩贤侄,此书果然不通凡响,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实乃算术界之瑰宝也。”
众讲师也纷纷表示赞通,认为《算学要术》的出版,必将对书院乃至整个大宋的数学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于是,在欧阳澈先生的主持下,《算学要术》的印刷工作再次启动。书院内的工匠们加班加点,将这部凝聚了泠轩心血与智慧的教材印制成书,分发给每一位学子。
授课之日,泠轩站在讲堂之上,望着台下那一双双充记好奇与期待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激动。他拿起一根竹简,轻轻敲打着讲台,朗声道:“今日,我们将学习一门全新的学问——《算学要术》。此书不仅包含了传统算术的精髓,更引入了阿拉伯数字这一简便的计数方法。希望诸位能够用心学习,掌握其中的奥秘。”
随着泠轩的讲解,学子们逐渐被阿拉伯数字的简便与高效所吸引。他们惊叹于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竟能如此灵活地表示各种数量关系,更被那些巧妙的运算方法所折服。每当泠轩提出一个问